-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中国园林在营构布局,配置建筑等方面的特点.doc
谈中国园林在营构布局,配置建筑等方面的特点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人们建造的可居可游可赏的“第二自然”,又是造园主抒发思想情感和体现其人格精神的载体,是“潜精神创造的一种环境”,具有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价值。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于西方园林美学观念,其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其自然观的态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
[关键词] 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自然观
?
?
畅游我国古典园林,我们会被映入眼帘的精巧、意境深远的景致带入到一个精神的家园。中国园林的环境营造,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外适内和,生存空间与精神空间并重,成为文人雅士吟咏性情的物化形式。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 物色》中说“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崇尚自然,以自然美作为审美对象,将儒、释、道三教之义、官吏之思、富商之好、文人之雅,以诗情画意的形式,融入古典园林之中,构成了独具风貌的东方园林之典范。“中国文化之开端,哲学观念之呈现,着眼点在生命? 儒家讲性理,是道德的,道家讲玄理,是使人自在的,佛教讲空理,是使人解脱的。
?
?
?
?性理、玄理、空理这一方面的学问,是属于道德、宗教方面的,是属于生命的学问,故中国文化一开始就重视生命。”[1]中国园林综合了儒家理性主义和道家非理性主义“,和”是最高境界。儒家将达到天道阴阳两极之“和”视为最完美的人格,网师园中的“蹈和馆”额,就是这种审美理想的体现。
园林是一门以山水、建筑、花木等为造型手段,以三维空间为表现领域的综合艺术,它是人们建造的可居可游可赏的“第二自然”,又是造园主抒发主观思想情感和体现其人格精神的载体,是“潜精神创造的一种环境”[2],具有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价值。魏晋以来,士大夫文人及画家、书家是中国园林建造的主要参与者和拥有者,他们的宇宙观和美学思想,是形成园林风貌的关键,是设计营造园林的灵
魂,直接决定了园林的风格特点。
?
?
中国的园林艺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在世界上独成体系又影响深远的东方园林的代表。它的发展虽有盛衰曲折,但其主流一直是在对“天人合一”这个中国传统的宇宙观的探索,并创造最理想化的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皇家园林在广阔山水之间的楼台殿阁,还是文人园林潇洒的疏窗竹影,亦或是文学作品中描写得如真似幻的大观园,究其根本莫不如此。它是中国人把自然人化和把人自然化的艺术方式,这也是中国园林最基本的文化内涵。象一些优秀的中国园林作品如颐和园、寄畅园、网师园等,都会让观赏者无时无刻地感受到这种博大思想的浸润。同时这种“道法自然”的美学哲学思想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促成了中国特有的自然山水园的形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规整的行道,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水池或山石、野趣横生,景色苍润。在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布局。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都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甚至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充分体现出中国人在景观艺术和营造手法上的独特之处。
?
?
?
人类在营造园林空间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人工创造或改造自然的过程,体现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中国古人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把自然风景中的精华概括和提炼“,虽为人做,宛自天开”,运用各种自然和非自然的物质材料,运用灵妙的构成手法使园林的环境空间藏露旷奥、疏密得宜、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重写意与神韵美,追求天趣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旨趣,将理想与现实,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情趣和审美观交融在一起,浓缩成可居可游可赏的空间,实现了把自然人化的主观要求。同时在设计营造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寄情于山水亭台之中,把对大自然的向往、憧憬和渴望回归的这种期望进行了婉转、抽象的表达,以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为例,自然化的理念处处得以体现“:危楼跨水、高阁依云”“,围墙隐约于箩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平远,窗户虚邻,栽梅绕屋,结茅竹里。”[3]建筑或面山,绿映朱栏,丹流翠壑,或临水,飞沼拂几,曲池穿牖,水结堂下“。它希求人间的环境与自然界更进一步的联系,它追求人为的场所自然化,尽可能与自然合为一体。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虚实’、的种种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更为自由,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收进在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4]正如苏轼讲的“,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因山构亭,置亭阁于山间,构楼台于溪畔,使楼台亭阁的建筑美融于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标准图集-陕22G03-墙下条形基础.pdf
-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辩论赛主题-中国是否应该采取更多措施保护野生动物?正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发言稿.docx
- 2025 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一)》单元分析.doc VIP
- 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pdf VIP
-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一)》单元整体备课.doc VIP
- 湖北省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张家口(2006)SGZ1000-1400型刮板输送机前部使用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