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结构安装校正测量工艺.doc
钢结构安装校正测量工艺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以及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层和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在钢结构工程安装过程中,测量是一项专业性较强且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钢结构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 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大厦是一座高达226m的超高层钢结构工程,该工程地下3层,地上53层,中央核心筒为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围是由19节钢柱组成的钢结构。该工程采用”天园地方”的设计方案,造型新颖、美观,但其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安装校正测量精度要求高。核心筒的三次变体和高层栋的倾斜收缩都对测量提出了特殊要求;中建一局四公司测量分公司驻上海测放部,以其较强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敬业精神保证了钢结构工程的精确安装校正。下面对该工程的有关测量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简要的阐述。
??? 1 平面控制网测设和高程的
??? 竖向传递
??? 1.1 平面控制网测设
??? 首先对监理公司提供的控制点分布图和有关起算数据,采用T2经纬仪和PTS-Ⅲ05全站仪分别进行两测回测角测距,联测无误后即将其作为该工程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基准点和起算数据。
??? 根据已知基准点与设计轴线的关系,采用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及方向线法相结合,采用全站仪放样出图1所示的24条纵横主轴线组成的建筑方格网(方格网的精度要求如表1),并据此在首层预埋件上布设图1所示的12个控制点,其中K1-K8组成的控制网作为主体结构的平面控制网,K9-K12组成的控制网作为核心筒的平面控制网。随着核心筒的变体和高层栋的收缩,在原有控制网的基础上将不断加密新的控制点,从而组成新的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如表2所示。
??? 表1 建筑方格网主要技术指标
?
??? 表2 建筑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
?
???? 注:其中n为测站数
??? 将首层布设的控制点,运用徕卡天顶仪依次投测所需施工楼层并用激光接收板接收。慢慢旋转铅直仪( 0°, 90°,180°,270°,360°)便在接收板上得到一个激光圆,圆心即为该控制点的接收点。激光点的直径应小于1mm,激光圆的直径应小于3mm。对接收点组成的控制网进行角度、距离闭合测量;经计算机平差计算,满足表1的精度要求后,即作为该楼层的平面控制网;并以次作为本楼层细部放线的依据。
1.2 高程的竖向传递
??? 首先,对监理公司提供的施工现场的标高基准点与城市水准点进行联测,然后用N3水准仪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在首层核心筒墙面上合理引测四个标高基准点。
?
??? 图1 高程的竖向传递
??? 如图1所示,用两台水准仪配合50mm钢尺,通过式(1)进行计算,把首层标高基准点传递到各施工楼层,并对其进行闭合检查,闭合差小于2mm时即作为本楼层标高测量的基准。
??? b′=HO+a′-a+b (1)
??? b′--S2水准仪的视线高;
??? HO --首层标高基准点高程;
??? a′--S2水准仪在50 mm钢尺上读数;
??? a --S1水准仪在50 mm钢尺上读数;
??? b --S1水准仪的视线高与HO的高差。
??? 总包方的沉降观测资料显示,高层栋与核心筒的沉降步调不相一致,这是由于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核心筒一直高过高层栋6~8层所造成的。为了保证钢柱与核心筒相接的大梁两端水平度,结合沉降资料的规律,在核心筒连接板安装过程中,我们通过把连接的标高抬高3mm,来确保同层楼面的标高相一致;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 全站仪实时钢柱校正测绘系统的应用
??? 经典的经纬仪+钢尺测量法,是目前钢结构测量校正所采用的普遍方法;其原理简单、直观,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细部放线工作较多,工作量较大,对现场的通视条件要求较高,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率较低。在高新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全站仪和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接口技术使二者相连,建立一套完整的全站仪实时测绘系统,对钢柱进行测量校正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新课题。从本工程进入标准层(39层)施工阶段开始,我们就完全脱离了传统的校正测量方法,而是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运用该系统软件实时有效地对钢柱进行安装校正测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将着重介绍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情况。
1 / 1
1 /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