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实验性教学课题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体构成实验性教学的课题研究 作者 丁玉红   通过对立体构成教学中一实验性课题的源起、目标、内容及教学过程的阐述,进一步论证了该课题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课题设计的一种新思路:应市场驱动的方法型课题,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其次,通过对教学效果的重新审视,试图从实验性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反思和摸索规律性,坚持开放创新的态度促进课题的不断完善。   ——题记   背景   立体构成是研究三维空间形态创造的基本要素、规律,培养空间形态塑造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它在整个设计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归属于基础平台课程之列,主要承担三维造型的基本语素和语法的教学任务。如果说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主要解决二维构图和色彩配置等基本美学问题,那么立体构成就是学习在三度空间中创造色、形之立体,为基础造型之进阶环节。   立体构成课程最早始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其理论和教学方法也一直沿袭至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无法回应现代设计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鉴于设计教育相对人才需求的滞后,课程改革的探索变得刻不容缓,而作为课程核心内容的课题就相应成为研究的重点。毕竟,除了少数天分的因素之外,大多艺术的感觉和创造性思维还是需要通过后天的科学化训练与培养来获得。这就要求教师以大胆创想,又不乏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开展课题设计。   具体而言,新时期的艺术设计教育需要重新面向市场,放眼未来,针对新的设计形势进行梳理,善于发现、总结新的设计问题,并归纳成功的思路,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科学地转化为有针对性的训练课题,或为常规的训练课题充实新的内容,引导学生拓展新的手法和思路。另外,对课题设计的考虑除了要符合平台教学的一般性原则,也应该重视建立基础课程对专业方向的映射,以实效性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这一点在现行教学中还很欠缺)。诸如“2.5维材质界面构成”这样的训练课题在业界掀起关于对“建筑表皮”的热点探讨后应运而生,笔者认为这样敏捷的市场反映就是立体构成教学改革值得期待的一种态度。   课题介绍   “同大师对话”——平面向立体的转型,是立体构成教学中一个综合的训练课题,主要针对三维空间设计中的几类典型问题或者说几种必需的能力提出的一项教学尝试:1.基于平面的空间形态想象;2.空间表皮的肌理创造(材料与界面);3.空间要素的关系组织;4.形式法则的应用。   题目的具体要求为:自选一幅具有较好形式感的现代绘画作品(以抽象作品为宜)进行立体构成(包括2.5维)的创作练习。可根据原作进行适当的修改,或选取画面的局部。充分发挥想象力,选择适合的材料,灵活使用各种造型手法进行空间形态的创造。基于平面进行空间转型思考时注意空间形态关系的处理和协调。立体作品与原作有一定的关联,同时具有新的意义。创意与手法要力求新颖,注意把握作品的整体效果,并重视制作的质量。   课题的来源:建筑转型思路的启示   这个课题的题眼“对话”二字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是学生与艺术家的对话,引导学生师法大家,学习艺术创作的色彩、构图等语法经验,并在此基础进行三维形态的创作;其二,是立体作品与平面(绘画)作品的对话,是基于平面的空间形态想象与显影的过程。实际上,“对话”的课题立意恰恰揭示出一种有效的设计构思方法:转型,课题的由来也正是源自转型思路在建筑实践中成功应用的启示。   所谓建筑“转型”,本意是指从概念到图,从图到建造实体的一系列加工再造的过程。衍生而言,是指从某一原始状态或某个抽象概念开始进行转变、加工或重组、改造,使型与原始状态有一定的关联,而同时又生成了新的意义。这个“型”可以是从经典的建筑模式转换而来,也可以从建筑以外的其他艺术领域借用而来。前者如,柯布西耶设计的瑞士学生会馆,隐射出古罗马圆形剧场“多层”立面的经典语法,而古希腊神庙的几何体系也多次转化再现在其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中;后者典型的要数蒙特里安的画作,曾被许多现代建筑师借鉴和演绎成三度空间的作品。如密斯·凡·德·罗1955年设计的伊利诺工学院校园规划总平面图就明显受到《百老汇爵士乐》画面构成与节奏的影响;而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及风格派的室内作品,更堪称《红黄蓝构成》的立体版经典演绎。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转型不只是简单的特征借用和图式的抽象再现,而是伴随着新的思想生成。   “同大师对话”这一课题正是从这类成功的实践提炼而来,引导学生从大艺术的广阔视域中去寻求型的创作源泉和启示。在对课题进行推敲考量的环节中,我们发现除了有力的实证支撑,这一课题也不乏可行性。作为面向低年级学生的一门课程,在形式感、色彩等各方面能力都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课题的设定必须考虑难度系数和可操作性。应该说,大师的作品本身具有理想的形式感和色彩关系,由此为参照进行三维构成的创作,为初学者奠定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