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课本85页,思考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这种联系是如何实现的? 2.什么是生物循环?其过程是怎样的?具有怎样的意义? 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 大气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把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融合成自然综合体,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通过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 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大气获得了水汽 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 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 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 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P86活动题: (1)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 (2)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的、生物的水分等。 (3)太阳能因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生物循环的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生物循环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阅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阅读: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1)对大气圈的影响 早期大气主要成分: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 植物光合作用 氧 生物作用(一部分) 氮 (2)对水圈的影响 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 (3)对岩石圈的影响 岩石形成、土壤形成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读课本86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生产功能?其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平衡功能?其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其性质如何?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请描述藏羚羊的生存自然要素有什么? 请分析羚羊的减少原因。 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 藏羚羊的例子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寒潮少 食物、水源丰沛 环 境 数量增加 存活率上升 藏 羚 羊 食物、水源、 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 环 境 数量锐减 存活率下降 藏 羚 羊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广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东南沿海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河网稠密,水量丰富 肥沃的冲积平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气候 水文 地貌 植被 土壤 西北内陆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深居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 流水地貌少见,风力地貌发育 荒漠植被 荒漠土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其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水土流失的形成过程 水 土 流 失 土壤侵蚀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地貌变化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步步高】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苏教版学案.ppt
- 10普地风化作用学案.ppt
- 2015年度南通中央商务区推广方案2014-12-31分析报告.pptx
- 2015年度外包工队伍安规考库分析报告.docx
- 2015年鄂尔多斯市中考历史分析报告.docx
- 2015年尔雅儒学与生活考试100分分析报告.docx
- 2015年法学本科电大《物权法》机考及分析报告.docx
- 2015年河北中考数学及分析报告.docx
- 2015年继续教育《社区护理》分析报告.docx
-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湘教版必修2学案.ppt
最近下载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有答案)(地市级).pdf VIP
- CISA考试练习习题库(2025年第1部分).pdf VIP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分析.docx VIP
- T_CGSS 014—2020_老年人跌倒风险综合评估规范.pdf VIP
-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下成形件表面质量及残余应力预测方法.pdf VIP
- 机电设备安装应急处理预案.docx VIP
- 2025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个人简历——【标准模板】.doc VIP
- [富士康 索尼设备校正]SI-F209 Operation Manual (中文版).pdf
-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