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都精:英雄归隐的云中秘境.doc
冬都精:英雄归隐的云中秘境
冬都精,一条河的源头,滋润辽阔土壤,哺育万千子民;冬都精,一座云中秘境,书写下游牧史诗,庇护着英雄后裔。无论是传奇历史,旖旎风光,抑或游牧生活,都与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互相交融。生活在这里的英雄土尔扈特后裔,世代守护着水草丰美的家园,以其朴素的游牧精神,将田园牧歌世代传唱。
雄伟的天山横贯新疆,绵延1 760公里,孕育冰川七千,发源河流数百。其支脉婆罗科努山北坡,有一条河名为“冬都精”(蒙语,意为“中间的河”),与乌图精、额门精交汇为精河,穿城而过,向北注入艾比湖。
冬都精是一条河,也因它而命名了周围群山。
乾隆三十六年,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人,为摆脱沙俄控制浴血奋战,行程万里,历经艰辛回归祖国,得朝廷妥善安置,划水草丰美之地为牧场,安居乐业。位于深山的冬都精,便成为一部分东归英雄的世外桃源。
一
出精河县城,沿312国道向西行进约十公里,左转穿八家户高速涵洞,一路向南,探寻冬都精。
农田和村庄被远远甩在身后,远山轮廓渐渐逼近。砂石路上铺满厚厚的尘土,灰白而细密,给附近的芨芨草丛披上素缕。不过多久,车子便驶入群山,在山谷间蜿蜒穿行。黑青的石山危岩突兀,似被利斧劈开,夹路两侧。盘旋而上数十里,眼前豁然开朗,绿色山丘如驼峰般圆润饱满,连绵起伏。间或有白色小山,雨痕细密如皱,仿若白发老翁默然静坐。远处,戈壁苍茫,重峦迭嶂。
众山之中,一排红色山峦格外引人注目。山体呈东西走向,千沟万壑垂直排列,棱角分明。更有嶙峋怪石铺满山冈,有的大石被从内部掏空,形如残破蛋壳;有的则被石穴洞穿,形成奇特的怪兽造型。令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匠心独运、鬼斧神工。强劲的西北风裹挟砂石冰雪常年肆虐侵蚀,即便是坚硬的花岗岩也只能任其雕琢。
峰回路转间,水声潺潺。遂停车驻足,只见一条碧溪在山谷间欢快奔腾,水流湍急,遇石则跌宕成瀑,激起白亮水花。向导苏?尔巴吐说:“这就是冬都精河。”
沿河流溯源而上,山间小道忽高忽低,起伏不定。河流就像与我们捉迷藏,忽而躲在谷底细瘦如娇羞少女;忽而腾现眼前,展露河道宽广,水高浪急如猛虎下山。有水的地方就有了生命,也有了灵性。两岸植被渐渐多了起来,密叶杨,河柳,白桦等依水而生。经秋风点染,五彩斑斓,与碧玉般的河流相映成画。
山路蜿蜒,时有陡崖,行进非常缓慢。约3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一片胡杨林。大片羊群在林间缓慢移动,阳光透过树顶漏下斑驳的光线。脸庞黝黑的牧羊人,叼着烟蹲在粗壮的胡杨树下,一动不动。冬都精终于到了。
二
穿过胡杨林,草场逐渐开阔。河南岸的山坡上,密密匝匝排列着雪岭云杉,苍翠挺拔,直插蓝天,优雅而威严。雪岭云杉多生长于海拔1 500米以上,是第三纪森林植物中的孑遗物种,仅见中国境内天山山脉,至今已演化4 000多万年,世代忠诚地守卫天山。
碎石遍布山路,我们只好徒步前行。越往高处,云杉越稠密,青草也愈发葱茏。松香浓郁,和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弥漫林间。空山不见人,只听到激流拍打岩石,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忽然,一只松鼠仓皇而过,身形娇小,通体金黄,毛茸茸的尾巴翘成美丽的弧度。它用漆黑的小眼睛瞟我们一眼,瞬间就没了踪影。
密林深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位精瘦的蒙古族小伙骑着马来到面前。简单问候之后,便“?N?N”而去。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素来有着游牧传统。自先辈回归祖国后,这一部落的土尔扈特人便蛰居深山,世代以放牧为生。目前冬都精有牧民六七十户,几乎每家都有几百头牛羊等牲畜。
雪山融水滋润着冬都精,随海拔变化形成了垂直分布的牧场。牧民们一年四季逐水草迁移,俗称“转场”。
冬季,牧民在海拔较低的冬牧场(俗称“冬窝子”)放牧;春季向海拔较高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云杉林带以上靠近雪线的草甸草场放牧;秋季气温下降,高海拔山地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多发,牧民就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不同季节在不同地区放牧,既充分利用了草场资源,也让草场交替,休养生息。
起初,牧民们转场要携带全部家当,浩浩荡荡地行走数天,非常艰难。如今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各个牧场居所都配备了基本设施,迁移轻便了许多。牧民在山下城镇都有了家,有些还分了土地,过上半农半牧的生活。每年五月,牧民将牛羊全部赶到夏牧场,路口设栅栏,派一人看守。整个夏天,牛羊便满山跑着自由生长。十月份,忙完地里的农活,再各自把牛羊赶回托里镇。
成千上万的牛羊漫山遍野,小半年无人看管。我问苏?尔巴吐:“不会丢吗?”他笑了,“丢不了!”
“万一有谁牵走一头牛怎么办?”我还是不放心。
“咋会呢!都是冬都精的人!”苏?尔巴吐挺着胸脯,仰着脑袋望向前方。阳光从树尖漏下,不偏不倚地洒在这淳朴小伙的脸上,亮堂堂。 三
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