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公共产品视角下东盟旅游从业人员相互认证机制研究.doc
区域公共产品视角下东盟旅游从业人员相互认证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胡爱清(1969- ),男,湖南绥宁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博士,研究领域为国际旅游教育与区域合作。
【摘要】 本文以东盟国际化旅游从业人员相互认证机制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公共产品理论为指导,分析东盟各国如何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区域内国际化旅游从业人员相互认证机制,建立配套职业标准课程和规范的资格认证体系,推动区域内国际化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促进区域内旅游人才双向流通和区域旅游人才整体素质提升。
【关键词】 东盟国际化;旅游人才;区域公共产品理论;相互认证机制建设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6.004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仅体现在全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旅游消费不断攀升,同时也表现为全球旅游业发展格局出现明显变化,亚洲地区成为旅游业发展最为强劲地区,与欧洲和美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东南亚地区一直作为亚洲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但面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挑战,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东盟不断调整旅游发展战略,以区域整体力量应对全球旅游市场竞争,制定了面向21世纪东盟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营销战略,但东盟同时也面临国际化旅游从业人员短缺和素质参差不齐等制约条件,如何全面促进国际化旅游人才素质提升,有效保障区域各国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成为东盟旅游一体化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
一、区域公共产品与东盟旅游从业人员简析
区域公共产品理论来源于对国内公共产品的分析,后者成为公共经济学理论核心。樊勇明教授指出,“区域公共产品是由区域内国家联合提供的,服务于本区域繁荣和稳定的跨国公共产品,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既可以是无形的制度、机制和默契,也可以是有形的区域内国家共享的跨国社会基础设施,其基本特征是:联合提供、集体决策、成本合理分摊、利益共同分享、外部性的存在决定了不排除域外大国和国际机构的参与[1]。”东盟旅游从业人员相互认证机制作为促进东盟旅游业人才培养和区域旅游合作重要支撑,具有区域公共产品属性,唯有通过区域内各国集体行动,共建区域旅游人才培养平台,才能促进区域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及认证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有效提升区域旅游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保证区域游客旅游体验一致性。
作为区域公共产品,东盟旅游从业人员相互认证机制具有明显的利益非竞争性和非付费者的非排他性。“当一个国家享有一种产品的利益时,丝毫不会减少区域内其他国家的消费机会,这种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利益就具有非竞争性[2]。”为提升区域内各国旅游人才竞争实力,东盟各国联合制定旅游行业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能力培训包,共同组建旅游专家培训团队,针对区域各国旅游人员开展培训,采用等级评价标准进行认证,发放区域共同认可的旅游服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这种服务于区域各国旅游人力资源素养提升的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机制和旅游从业培训内容,为区域各国所共享,其目的在于共同促进东盟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因而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特点。
“无需支付成本也能从某些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好处,或者阻止不付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很困难,这种区域公共产品就具有非排他性特点[3]。”当区域公共产品被消费和使用时,不能拒绝或排斥其他国家的消费和使用,不论消费国是否为之付费。东盟以整体实力共同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相互认证机制,针对旅游行业从业工作过程所需能力要求建立职业标准,并形成相应能力培训包内容,构建区域内通用的旅游从业人员认证机制,要求区域内各国根据认证要求严格执行认证标准和培训要求,这种旨在全面提升区域整体旅游人才竞争能力的公共产品,保证了区域各国无差别地获得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资源,因而具有明显非排他性特点。
东盟共建旅游从业人员相互认证机制,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形成集体力量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努力。区域内各国面临共同的问题,相关国家采取相互协商、各国公平承担成本及合理获得收益等合作方式,其区域公共产品直接反映了本地区不同类型国家的发展需求,从而也就使得其合作机制和制度更加契合区域各国提升旅游竞争力需要,具有很强合作针对性。虽然东南亚地区缺乏地区性大国供应公共产品,但“东盟方式”的平等协商与协同发展合作模式保证了东盟共建旅游从业人员相互认证机制的可持续运行。
二、东盟集体共建区域旅游从业人员相互认证机制的动因分析
在东南亚各国的国民经济中,旅游业普遍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甚至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由于旅游业地位的重要性,各国都把提升国际化旅游服务人员素质作为国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各国旅游教育资源差异较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作为旅游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其旅游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