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传承的思考.docVIP

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传承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传承的思考.doc

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传承的思考   【摘 要】湖北省保康县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暗传》、沮水呜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山阳锣鼓、独臂皮影等,然而县域非遗的传承现状令人堪忧,并未得到重视和相应的保护。本文以实地调研为依据,探讨针对县域非遗的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和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康;县域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51-02   湖北省保康县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暗传》、沮水呜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山阳锣鼓、独臂皮影等,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但是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养在深山人未识”。尽管申报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获得了批准,然而成为“非遗”之后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却不容乐观。   《黑暗传》是长期流传在湖北省保康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一部关于汉民族神话历史的叙事长诗,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的历程,融汇了混沌、浪荡子、盘古、女娲、伏羲、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许多历史神话人物事件,其时空背景广阔,叙事结构宏大,内容古朴神奇,是一部难得的民间文学作品。《黑暗传》在2007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已经过去九年,虽然其本身极具文学价值,但由于它主要是以唱“丧鼓”的表现形式,无法得到继承,更别说推广。而目前现存的唱本也没有得到很好地整理、出版以及数字化保存。由于《黑暗传》属于民间文学类非遗,其文学研究价值很高,相关部门首先应尽量收集《黑暗传》的不同唱本,整理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国家级非遗,而不是仅局限在保康县一个地区。其次应该将其数字化,扫描入库,作为数据化资料保存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发现了不同的唱本,但由于种种原因,或遗失、或破损,没有完整的文学本载体,又何谈活态的口头传承呢?会唱《黑暗传》的人越来越少,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进步,选择“唱丧”的人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并不愿选此为兴趣爱好或谋生手段。口头的传承已岌岌可危,而现在能做到的是先将文本保存,此是当务之急。另外,本就为数不多的非遗传承人,虽然技艺满身却生活困难,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照顾和资助,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地进行非遗传承活动,同时应制订相应的积极政策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向非遗传承人学习,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而保康县另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沮水呜音是流传于保康一带的一种民间吹打乐形式。它主要用于祭祀楚人始祖祝融(火神)和祭奠亡灵等场合,也出现在红白喜事场合中。幽暗飘渺的呜音及用在清角和羽音上、波动幅度大而缓慢的闪音是沮水呜音中极富特色的音响,其中又以呜音最具代表性,正是这些音响使沮水呜音呈现出古朴典雅、神秘虚幻的风格。和《黑暗传》有着相似的境况,沮水呜音同样是因为与“丧”有关,即便是非遗传承人,在一般情况也不愿主动表演,更不谈是否有观众、听众。虽然其拥有悠扬的曲调、几近失传的演奏技巧,再加上“藏在深山”的境况,非遗保护之路更加艰难,更不谈传承之任。沮水呜音属于民间音乐类非遗,比起民间文学,音乐的活态传承显得更为重要。而目前的情况是,相关主管部门并没有沮水呜音的音频、视频资料,文本资料也极为有限,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有规划的继承传播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演奏沮水呜音的人将会越来越少,能演奏的曲目也越来越少,因此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力量,对其进行抢救性数据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记录传承人每一次在公开活动上的表演,同时也要组织人员专门赴传承人家中记录表演的音频、视频,进行数字化统一归档,保存极其珍贵的音、视频资料。   荆山阳锣鼓是千百年来流传于保康民间的一种助兴乐,以大鼓和土锣为配器,大多出现在白天劳动场面,主要分布在以保康为中心的荆山地域,因称荆山阳锣鼓。阳锣鼓属于民歌中的田歌,演奏方式一般为单扬单赞(一套锣鼓两人打唱)、双扬双赞(两套锣鼓四人打唱),用大鼓、土锣配器。荆山阳锣鼓主要以叙事为主,作为山民群体生产的一种娱乐方式,发挥着振奋精神、鼓舞干劲的作用,在收工、歇晌期间,常常借用章回体小说叙事方式,设下悬念,待开工时又以简要的回环把故事说唱下去。由于源于“劳作歌曲”,农民在田间作业时都能即兴哼唱,它的传承情况相对较好,传承人目前仍会唱的曲段也相对较多,虽然有些内容俚俗,非登大雅之堂,但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薅草锣鼓”的风格。传承人和爱好者们收集唱谱并编撰了《荆山阳锣鼓》唱本。这些热爱民间艺术的、朴实的传承人、村民都是令人敬佩和感动的。作为主管部门,应该支持和鼓励传承人和所有热爱非遗、民间艺术的人们的这些举措,借助政府的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如果仅仅靠传承人薄弱的力量,非遗的传承道路将前行得更加艰难。   保康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