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0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5-10课复习提纲
第五课 为他人开一朵花
1、说说你周围的同学有哪些为他人着想的行为和想法?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你是怎样领会“心中有他人”的?
(1)“为他人开一朵花”,就是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需要,甘为别人付出。
(2)“为他人开一朵花”,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吸纳他人身上发现美好,
2、心中有他人的人是一种怎样的人?
①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付出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②这类人往往有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善于换位思考,心中有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真诚欣赏他人等优秀品质。
3、“神射手”为他人着想的心被什么遮住了?还有什么东西会遮住我们为他人着想的心?
(1)“神射手”因为与同学之间比赛用垃圾桶投篮,看谁投得远或准,只顾着自己玩乐,而没有考虑到未投进垃圾箱的垃圾给路人和清洁工人带来了很多麻烦。
(2)如,玩乐之心、自我享受主义、贪婪之心、懒惰、冷漠等。
4、你能举出为别人着想,反过来也方便自己了的事例吗?
如乘坐无人售票的公共汽车,投币后,尽量向后走,方便他人上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方便驾驶员监督,方便上车人投币,方便了他人,也方便了自己。还有汽车各行其道,乘电梯先下后上,按顺序排队,餐厅就餐先内后外……
为什么要为他人开一朵花?
(1)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为他人多想一想,做一做,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快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P45
(2)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付出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
(3)为他人开一朵花,是为自己的生命增加了一缕温馨,也精彩了自己的人生。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P47
(4)想到别人,快乐自己。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而变得更好,我们也会有一种精神的满足,我们的生命将变得更加精彩。P48
(5)心中有他人是换位思考的心理基础。一种人际交往的美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赢得他人的关爱和理解。
(6)做到心中有他人才能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6、为什么要理解别人的感受?
每天,我们都在与周围的人打交道。只有理解他人的感受,我们的心田才能开出吐香的鲜花。而有的人,心是一片荒地,长不出绿叶,更绽放不出鲜艳的花;有的人,心是泥淖,自己深陷其中不说,还时常危害别人。
7、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含义: 其意思是自己所不喜欢、不希望得到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实质: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8、怎样对待他人的一些反常行为?
①P53生活中,我们不能匆匆下结论,急急作判断,多为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也许有特殊的原因呢”;从别人的角度理解、体谅和尊重他人,“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也许我也会那样做”。这样我们的身边就会多一缕友谊的花香。
② P54不要责怪与争吵。要学会宽容和理解,试着了解其中的原因。只有搞清楚了原因,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朋友或家人的困境,才能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③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错误,虽然另有原因,也不能得到原谅,宽容要建立在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基础上
9、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怎样为他人开一朵花?)
①心中有他人要做到与人为善,学会乐于奉献,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②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对他人的行为,不要匆匆下结论,急急做判断,也许另有原因,学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难处,当我们遇到他人的一些反常举动时,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第六课 走进老师
1、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值得我们去欣赏、推崇和学习
2、为什么怕老师?
(1)不了解、不熟悉老师。
(2)认为老师是权威和严厉的化身,把师生关系单纯理解为施教与被施教、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3、怎样克服对老师的惧怕心理?
(1)从老师职业和常人两个角度全面了解老师,积极走近老师。
(2)学会与老师沟通,与老师交往,增进师生感情。
4、积极走进老师的意义:
(1)只有走近老师、熟悉老师、与老师交流,才会消除对老师的惧怕心理。
(2)能增进师生情感,与老师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5、怎样与老师交往?
(1)、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能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当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巧妙地指出来。
(3)被老师冤枉后,首先要冷静,选择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6、如何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