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视化新闻的美学追求.doc
可视化新闻的美学追求
大数据时代加速了可视化传播的发展,新闻媒体在数据可视化操作中不断探索,制作了大量可视化新闻。可视化新闻作品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新闻作品更加完美呈现。
可视化新闻的审美表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受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改变,因此新闻可视化产生了新的审美表征。
1.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今天,每个人不再是“单向度”的人,他们追求个性化表达,不再“人云亦云”,要求在新闻事件中具有话语权,因此可视化新闻在没计时要具备参与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和方便其主动探索,同时也能提升可信度。
2.呈现方式的简洁直观化
可视化信息较文字信息更加直观清晰,层次分明,形成瞬间感染力和冲击力,便于受众接收和认知信息。运用可视化形式,可对庞杂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梳理,直观地揭示新闻核心。
2014年12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火车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的消息。随后360浏览器推出可视化大数据工具“中国人还乡地图”,用大数据呈现春运期间全国“热门线路”“车次余票”“热门出发城市”“热门返乡城市”等动态信息,以及春运期间全国人口迁徙的形态。春运被誉为“世界奇观的人类大迁徙”,用可视化方式呈现,即时性更新数据,使信息呈现更加生动、立体和直观。
3.呈现方式的生动形象化
新闻报道过程中,对于复杂的时政新闻,用新闻图片无法清楚表达,文字内容又显得枯燥乏味,进行可视化处理,可使大量的文字报道转换为图像或符号,使信息图形化,让观众快速了解数据,从而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使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不再是枯燥乏味之事。①
2013年l2月10日,财新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实验室推出数据新闻《星空彩绘诺贝尔奖》。2014年10月6日,《星空彩绘诺贝尔奖》对1901年至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梳理,回溯诺奖百年星,点击开始按钮,就能任意选取不同年份进行查阅。
4.信息传受的交互化
新闻的可视化呈现,使传者和受者的界限不再明显,实现了新闻信息传受的双向互动,也是审美体验的交互感应。
2014年11月24日,网易新闻推出互动专题《带你体验真实版“星际穿越”》。以“旅行者1号旅行日记”为主题,从点击进入的那一刻,受众就成为“旅行者1号”,开始完成星际穿越之旅。卫星发射,“旅行者1号”缓缓升空,开始拍摄星球的任务,然后进入恒星际空问,最后飞向太阳系外空间。全过程采用《Airlock》作背景音乐,配上浩渺的宇宙蓝色和变幻天体,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实现新闻可视化的联觉通感效应,引起受众情感的共鸣。
可视化新闻的美学意蕴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美学也在发生改变。传统印刷文化时代的深度美学口渐被平面化、视像化、娱乐化的时尚美学所取代。②
1.媒介文化形成的去圣化机制
今天,信息传播超越时空界限,工作生活节奏紧张使人们放弃深度阅读,而转向碎片化攫取信息。媒介文化的去圣化导致大众审美体验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媒介审美文化也秉承简化原则,消除知识壁垒。新闻的可视化传播正是基于此,以简洁直观、生动形象为标准进行作品设计。
2.消费文化形成的图像思维模式
消费文化下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认知方式,读报时代的文字思维模式逐渐被图像思维模式所取代。人们更愿意阅读可视化的新闻报道,图像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事物和感知事物的重要方式。以电子传媒为主导印刷传媒参与构筑的影像文化就成了混和媒介时代的宠儿。为此,许多西方学者把这种新的社会语境和文化景观描述为“图像转向”或“文化的视觉转向”。③
3.消费文化改变新闻传播模式
Web2.0语境下的受众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而是愿意主动参与到信息的发布中。笔者认为,用Prosumer(产消者)来定义当今受众更为合适和贴切。可视化新闻作品要求注重双向互动,增加新闻作品的体验性,形成交互感应。
可视化新闻的美学思考
在新闻可视化呈现中,要注意不可以美害真、人为加噪,而应当量体裁衣。
1.可视化新闻不可“以美害真”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进行新闻可视化过程中,要铭记真实是第一属性,美应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实现的,不可主次颠倒,以美害真。尤其是在对新闻图片的使用上,不能为实现构图的美观,而对新闻图片进行失真处理。
2.可视化新闻不可“人为加噪”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提出信息传播中的“噪音”概念。我们不能在可视化过程中人为加噪,不能为追求可视化的“酷炫”,而将设计变得复杂,使其不利于数据信息的获取和解读。
优秀的新闻可视化作品不在于所承载数据的数量,而在于质量。斯坦福大学吉奥夫麦克金教授指出,优秀的数据可视化作品所用的数据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