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初探.doc

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初探.doc

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初探   一水相连,茶叶同根同源。茶作为我国的国饮,悠久的制茶历史和饮茶礼仪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一脉相传,发展过程中既有各自特点,又有共通性,随着交流活动的不断开展,海峡两岸的茶艺文化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一、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概述   (一)台湾茶艺文化源于闽粤工夫茶之好客随俗风尚,又融入江南文人茶之风雅,形成独特的台湾茶艺文化   1.追溯台湾茶艺的由来,最早应发源自中国广东潮洲的工夫茶小壶泡。据史料记载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当时郑氏的官员、部将以及来台的垦荒农民,多为闽粤人及江浙人,都有饮茶之俗,如明郑时期沈光文,是位爱饮茶的浙江文人,在台湾创立“东吟社”,写过茶诗:“秋到加餐凭素字,更深吸露饱空华,明朝待汲溪头水,扫叶烹来且吃茶”;乾隆年间周澍从台湾返回内地后,写了:“寒榕垂荫日初晴,自泻供春蟹眼生,疑是闭门风雨候,竹梢雾重瓦沟鸣”,并注解到:“台湾郡人茗皆自煮,必先手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可见当时闽粤工夫茶已在台湾流传。   2.台湾自70年代末起,经由无数本地茶人、茶会、茶馆的专注钻研传习延展,点点滴滴融入了佛教禅宗观照、台湾现代生活氛围、以日本茶道模式为主体;到现在,已然转化演绎成与本来源头全然互异的一套包容极广的饮茶与生活学问,形成了独特的台湾茶艺文化。   (二)大陆茶艺文化源于唐前茶饮,兴于唐烹宋点、创新于明清瀹饮,伴随台湾茶艺概念的出现,形成了以泡茶技艺和品茶艺术为主的茶艺文化   1.《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采摘并利用茶叶了;西汉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反映了西汉饮茶成风,而且还有专门的用具。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代文人杜育写了《?F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蕨生?F草,弥谷被岗”这是一首专门写茶的诗赋,涉及茶之性灵、用水、择器、观汤色等各方面。可以看出,茶已不是简单的用于解渴、提神、保健需要,还具备了冲泡、品饮要求,标志着中国大陆茶艺形成。   2.《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博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可见唐人饮茶就有一定的观赏性了;到了宋代更是流行点茶、斗茶,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形象描绘了分茶表演:“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奇奇怪怪真善幻。”因此中国大陆茶艺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3.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饮用散茶后,逐步形成了瀹饮法。这是我国茶艺文化上的一次创新,同时明清时期在茶叶品饮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它是经过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品茶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4.当20世纪70年代台湾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后,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提出“茶艺”一词,并被广泛接受,同时传至香港和大陆。   二、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的关联   (一)茶种、制茶方式的关联   据文献记载,台湾栽培茶树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台湾现在供制造“包种茶”“乌龙茶”等的优良地方品种,是先民由福建带来的闽茶品种,被称为“唐山”茶种过台湾。连横所著《台湾通史》中也提及“台北产茶约近百年。嘉庆时,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植于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相传植。”   (二)冲泡器皿的关联   以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茶道教室”所配备的茶具为例,多人用泡茶器具包括:茶壶、壶垫、茶船、茶杯、杯托、茶盅、茶荷、渣匙、茶勺、计时器、奉茶盘、茶巾、茶拂、备水器、茶罐、品茗杯、闻香杯等,大陆在80年代开始兴起茶艺文化时,还未涉及闻香杯,后来随着台湾茶艺文化在大陆的传播,现代茶楼为了更好的体现茶香,也纷纷使用闻香杯。尤其是台湾早期流传的工夫茶的茶艺表演对大陆茶艺表演程序的创作起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茶道精神的关联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但无论两岸茶艺届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