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人席慕蓉的“原乡”情.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诗人席慕蓉的“原乡”情.doc

台湾诗人席慕蓉的“原乡”情   1989年,46岁的席慕蓉才第一次见到内蒙古大草原。在那里,她追寻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流。天空、草原、牧民……故乡的一切都强烈地撞击着诗人的心灵。   “马有马心,人有人心,马心通人心,马也会想家。”2016年9月19日晚间,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现身天津,在南开大学开讲“母亲的草原”,倾诉“原乡”情。   一切都似曾相识   席慕蓉1943年出生于重庆,成长于台湾,父母皆为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她是台湾现代散文家、女诗人、知名画家,曾于东海大学美术系任教。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出版后引起轰动,热销致短时间内重印6次,风靡华人圈。   近些年,席慕蓉常常回返大陆,在各种场合演讲中尤喜谈草原故乡。对于久居南方的席慕蓉来说,远隔千里的蒙古高原一直是她生命中不可磨灭的情思。1989年,46岁的席慕蓉才第一次见到内蒙古大草原。在那里,她追寻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流。天空、草原、牧民……故乡的一切都强烈地撞击着诗人的心灵。   记者近几年数次接触席慕蓉,无论是公开的演讲还是私底下的讲述,她的主题永远是“原乡”―那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当我第一次踏上草原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我好像来过!”席慕蓉说:“我觉得我走在自己的梦里,一切都似曾相识。”   一段时间以来,席慕蓉一直在为这种感觉寻找一种合理的解释,直到2014年10月,有三位医学家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潜藏在人类大脑深处的海马回掌管着人们的空间认知,这样的认知是祖先留给每一个人的生命密码。   “原来我们的乡愁是有科学根据的生理上的乡愁,这是解决我的疑惑的最好的证据,原来在我的海马回里,还包括我的先祖的一层一层的记忆。当我站在‘父亲的草原’上,面对高原原貌的时候,我觉得好像一泓清泉,解我心里面的渴。所有祖先曾经见过的草原,他们所有的资讯,在我到了草原的那一刻醒了过来,我走在祖先的梦里。”2015年10月,席慕蓉同样在南开大学的演讲中如是说。   因为这个缘故,席慕蓉应著名歌唱家德德玛之邀创作了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歌词里写尽了席慕蓉作为一个游子的心声。   2005年,席慕蓉又做了一件被人称之为大胆的事。她带着81岁高龄的同族诗人叶嘉莹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使叶嘉莹成为家庭里第一个踏上蒙古原乡的人。短短8天的行程里,席慕蓉与叶先生东上大兴安岭,西到巴尔虎草原,还登上了北魏拓跋鲜卑先祖所居石室嘎仙洞。一路上叶先生神采奕奕,诗兴大发,几乎每到一处都要口占绝句一首。“已是故家平毁后,却来万里觅原乡”“护我更如佳子弟,还乡从此往来频”“伫立中区还四望,天穹低处尽吾乡”……一路上,席慕蓉被叶先生的诗人风范深深吸引。“最佳勇气奖应该颁给叶老师”,席慕蓉如是说。   “看到叶老师第一次来到蒙古高原的模样,我想到了自己。”席慕蓉说道:“当我第一次踏上原乡,与族人低头叩首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小族群的一份子,虽然共同怀着对祖先的愧疚和思念,但内心却有一种幸福感。”   2015年7月,席慕蓉在草原见到了青铜时代游牧民族为了纪念男女英雄而留下的鹿石纪念碑,它告诉后人先祖曾经怎样生活过。   “我要把这个写出来,在见到鹿石时,我感到诗来找我了。”久未写诗的席慕蓉这样说。   在母亲的草原上遇见铁蹄马   2016年4月27日,席慕蓉首次参加了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公祭仪式。她告诉记者,为了参加这一盛典,自己五天前专程从台湾赶来。她称,20世纪90年代当她第一次来到成吉思汗陵时,第一感觉是,跪下去、跪下去,告诉祖先这个远方的孩子回来了。   席慕蓉透露,在中国台湾地区,和她一样的蒙古人约有400人,每年到了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公祭这天,总会自发地在家中对着祖先朝拜。这一次能来这里亲自参加祭拜仪式,是第一次,也圆了自己的梦。   除了草原和人,席慕蓉多次提到草原上的马。她认为,草原上的马也对自己家乡的方向十分敏锐。   此次天津演讲,席慕蓉又特意以“在母亲的草原上遇见铁蹄马”为题开讲。“马和草原似乎有一种注定的联系,这让牧人即便在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普及的今天,仍然不愿放弃自己的马匹。”席慕蓉演讲中展示了自己在寻访蒙古高原的旅程中所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岩画、雕塑……饱含着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敬仰。   “草原上的马对自己家乡的方向十分敏锐。”席慕蓉说,20世纪60年代有一匹被送去越南的战马,花了不知多久的时间回到了乌兰巴托,瘦骨嶙峋、浑身是伤。见到主人后,大颗的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