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讲座;第一章 绪论;反射的类型; 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 1849-1936)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
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比较器;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2.问答题;血液; 静息电位(RP);;RP产生的机制:;+ + + +
– – – –;Na+;(1)AP除极相(上升支)的产生;;;量子式释放;;;; 获1971
年诺贝
尔生理
学与医
学奖;第五章 血液;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RBC; 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胶原、异物;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加速凝血
(1)加Ca2+
(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
(3)应用促凝剂:维生素K、止血芳酸等
(4)局部适宜加温:加速凝血酶促反应
2.抗凝血
(1)除钙剂:①柠檬酸钠;②草酸铵或草酸钾.
(2)降低血液温度。
(3)应用抗凝剂:如肝素,抗凝血酶等。
(4)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血液的功能;第六章 血液循环;2.问答题;(8)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及其影响作用
(9)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10)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动脉
血压的调节、特点及意义。
(11)心肺容量感受器反射及其作用
(1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Review ;0;Fig. AP of pacemaker cell in SN node; 0
ICa-L;;100%; Fig.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citability change and
mechanical contraction during an action potential of
ventricular muscle cell;;生理特性 特点 意义;;;;;小结:;心泵血功能的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一)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测量;;(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大动脉: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及回缩性,即弹性;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循环平均压↑→V回流量↑;反之则反。
2.心缩力↑→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期室内压↓;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心迷走紧张+; 1)在正常血压范围起作用;
2)负反馈,双向调节;
3)对快速、波动性血压变化敏感;
4)感受机械牵张刺激,适应慢,有重调定;
5)颈动脉窦的敏感性高于主动脉弓。;心肺容量感受器反射;第七章 呼吸;2.问答题; ;;;肺功能曲线;平静呼吸过程;胸膜腔;吸气切断机制;CO2 、 H+ 和低O2 对呼吸运动的影响;;(2)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肺扩张反射(pulmonary inflation reflex);第八章 消化与吸收;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消化期胃液分泌的促进性调节; (1)头期胃液分泌;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神经调节;胰液分泌的调节;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消化道的吸收功能:;第十章 能代和体温;第九章 泌尿; 肾功能概述(Functions of the kidneys);;1.方式;Na+的重吸收;in;速尿等利尿剂;;;逆流系统
逆流交换;逆流系统
逆流交换;;;;ADH 的作用及分泌调节; 排尿反射(micturition reflex);第三章 神经系统;2. 问答题;(9)腱反射产生的机制
(10)肌紧张及其产生的机制及意义
(11)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中枢
(12)两种信号及其功能系统
(13)人大脑皮层语言功能的区域及其损伤表现
(14)两个睡眠时相及其区别
;;突触传递的过程:;;;运动; 突触前抑制:;;;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同侧屈肌反射;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
1)屈肌反射:过程:伤害性刺激→皮肤痛觉感受器+ →(细)传入Nf →脊髓经中间N元换元 → +同侧脊髓前角屈肌?运动N元→同侧屈肌兴奋收缩;在脊髓内经传入侧枝→ +中间抑制性N元→抑制同侧伸肌运动N元→同侧伸肌舒张, →同侧肢体屈曲。
意义:避免伤害,保护机体。
2)对侧伸肌反射:过程:伤害性刺激增强时,在引起同侧屈肌反射并增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