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教学中的知识体系整合.doc
地理教学中的知识体系整合
摘 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宏观的学科,知识量大,联系性强。对地理问题的分析,需要有宏观缜密的思维。只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有缜密的分析思路。作者对地理高考大纲深入学习研究,并吸收名校名师的见解观点,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对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整合。最后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知识联系;整体;整合;主干
一、地理高考大纲中对知识体系的要求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中提到,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从高考大纲中,我们不难看出来,四个考试目标与要求都离不开知识体系。因此,如何将零散的知识整合为有脉络的体系,对高中地理的教学尤其重要!
二、我对整合知识体系的一些实践
(一)必修一的第一章与第二章的知识点、原理、规律,可以串成一条主线,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整合主线如下:地球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太阳辐射分布→气温分布→气压变化→大气运动→天气变化→形成气候。上述知识点,存在前后因果的逻辑关系,可以整合成一条主线。再用这个主线,将必修一的第一章与第二章的原理规律串联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如下:
1.地球运动(自转的产生赤道面,公转产生黄道面,赤道与黄道存在夹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春分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之后向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之后向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向北移)
3.昼夜长短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的昼就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的昼就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极递减;太阳直射点靠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远离时变小。)
4.太阳辐射分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低纬,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高纬,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夏季,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冬季,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弱。)
5.气温分布(气温的分布规律:在水平方向,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在垂直方向,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
6.气压变化(热→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冷→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7.大气运动(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地面风:与等压线斜交,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
8.天气变化(气压带地区风力小,风带地区风力大。低压带、西风带、季风区、锋面、气旋降水多;高压带、信风带、反气旋降水少。)
9.形成气候(热带赤道附近,气温高,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对流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副热带地区,受高压影响,气流下沉,降水少,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副极地地区,暖湿西风与干冷极地东风相遇,多锋面雨,形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地区,气温低,受高压影响,气流下沉,寒冷干燥,形成极地气候;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显著,多锋面雨,形成季风气候。)
(二)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主线:区域位置→区位因素→人类活动(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形成地域→优化区位→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此主线整合零散的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对农业活动及相关知识点,可以整合如下:
1.区域位置
2.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影响农作物种类、分布、熟制。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技术,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规模。)
3.人类活动(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和盆地地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地区;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渔业――主要分布在湖泊、水库、河流、沿海区域;副业――分布广泛,几乎没有限制;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适度的农业发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过度的农业垦殖,会破坏自然环境,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旱涝等生态问题,从而制约农业发展。)
4.形成农业地域(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地域、热带定居农业地域、热带种植园农业地域、季风水田农业地域、谷物家畜农业地域、地中海农业地域、市场园艺农业地域、商业牲畜育肥农业地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