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汇编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二次能源
二次能源
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燃烧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
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结合,伴随体系能量的变化。
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 观察现象。
锌片上有气泡,铜片上没有气泡
Zn+ 2H+ = Zn2+ + H2↑
【实验一】
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子流动.
【实验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原电池
“负极出电子,电子回正极”
2、变化:
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原电池的负极;
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发生还原反应→接受外线路提供的电子→原电池的正极。
1、定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必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必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原电池
电极材料
现象
电子得失
电极反应
原电池的电极
Zn片
Cu片
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失
得
Zn-2e-= Zn2+
2H++ 2e-= H2↑
负极
正极
Zn+ 2H+ = Zn2+ + H2↑
有气体产生
Zn片溶解
3)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4)电流的方向如何?
电流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5)硫酸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应该怎样运动?为什么?
H+向Cu片定向移动;SO42-向Zn片定向移动;
保证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
1)电流计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2) 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
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正极,
电流由正极→负极。
内电路:阴离子移向负极,
阳离子移向正极;
电子流向、电流流向:
负极
正极
小结
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非金属) 作电极。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2)电极材料均插到电解质溶液。 (负极在电解质溶液中能够输出电子。)
4)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请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2+ = Cu + Fe2+设计成一个原电池。
1、电解液: 。
2、电极材料:
正极 ,负极 。
3、电极反应式 :
负极: .
正极: .
1、电解液:
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等可溶性铜盐溶液
2、电极材料:
负极:铁,
正极:铜、石墨或比铁不活泼的其他金属
Fe - 2e- = Fe2+
Cu2+ + 2e- = Cu
练习
⒈
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出正负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①
②
③
(×)
(×)
(∨)
2H++2e-=H2↑
负极:
总反应:
正极:
Zn-2e-=Zn2+
Zn+2H+=Zn2++H2↑
⑤
④
(∨)
(∨)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正极:
负极:
总反应:
Zn-2e-=Zn2+
2H++2e-=H2↑
Zn+2H+=Zn2++H2↑
Fe-2e-=Fe2+
Cu2++2e-=Cu
Fe+Cu2+=Fe2++Cu
Fe+CuSO4=Cu+FeSO4
⑦
⑥
(×)
(∨)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Zn-2e-=Zn2+
Cu2++2e-=Cu
Zn+Cu2+=Zn2++Cu
或 Zn+CuSO4=ZnSO4+Cu
⑧
⑨
(×)
(∨)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Fe-2e-=Fe2+
2H++2e-=H2↑
Fe+2H+= Fe2++H2↑
或 Fe+H2SO4=FeSO4+H2↑
2.
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
试将下列两个氧化还原反应分别设计成两个原电池
⑴.
Zn + 2AgNO3=Zn(NO3)2+2Ag
⑵.
2Fe3++Fe=3Fe2+
( D )
( Z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届高中英语一轮话题复习(教师版):主题一人与自我 语境3 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饮食与健康.docx VIP
- R-2000ic操作说明书文档.pdf VIP
- 安全管理软件:Genetec二次开发_(4).GenetecAPI使用指南.docx VIP
- 三会一课党建.ppt VIP
- YD∕T 4172-2022 切片分组网络(SPN)设备技术要求.pdf
- DB43T2052-2021 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应用技术规范.docx VIP
- 如何做好新能源项目现场施工管理.pptx VIP
- 普通话吟诵教程-徐健顺224页PPT.ppt VIP
- 小学二年级上册《健康成长》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pdf VIP
- 低GI食物全攻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