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所理论的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研究.docVIP

基于场所理论的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场所理论的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研究.doc

基于场所理论的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研究   摘要:指出了城市文化公园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更多的是将文化作为主题进行规划,对文化应有的场所缺乏整体的把握,探索了场所理论在文化公园中的意义以及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城市文化公园建设应在生态、文化、科技等多方面进行融合,打造与时俱进并且不失传统的文化公园,为今后城市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场所理论;文化公园;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50-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对环境的重视,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示越高,对城市的公共空间需求也越大,从而造成城市园林建设大潮。但是,城市的规划、园林景观的营造却出现了同质化现象,而城市原有的形象、特色慢慢失去,让人们在城市的生活中也逐渐失去认同感,没有了乡愁的情怀,在此环境下园林设计逐渐的走入了模式化[1]。鉴于此,笔者从场所理论着手,对建造城市文化公园提出一些见解,以期为城市文化公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 场所理论在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意义   场所理论概念最早是由挪威的建筑理论家克里斯汀?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一书中提出的。从广义上讲场所就是人们所存在的特定空间,是和人造环境组成的有意义的整体。场所理论的本质在于发掘实体空间的文化内涵及人文特征。   克里斯汀?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在一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下人造环境构成了场所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体现了该场所所在城市区域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等内涵。这些场所形成的空间成为当地民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让城市成为人们的家园。该场所创造出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空间,含有传统历史文化的空间,让人们从中获取独特的、值得记忆和难忘的体验和经历。   张中华(2010)认为场所理论是从空间的角度了解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把场所理论应用于城市设计的研究不仅为环境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而且还对人居环境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2]。因此,场所理论的意义不仅仅是为建设者提供一种理念,而是让文化公园建设者有一种场所意识。它要求城市文化公园在进行建设时要深入发掘场地的场所精神,并将影响场所精神的地域文化纳入到建设中,最后,城市文化公园可以准确地表达地方特色,促进地方文化,从而实现当地人民的情感和文化公园产生共鸣,最终促进当地经济与文化共荣且健康生态化的发展[3]。   3 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原则   3.1 因地制宜   城市文化公园建设应根据当地人文环境、自然风貌等进行规划,还要结合建设地的水文、气象、植物习性和动物种类等,合理进行规划,建造适合当地风土民情的文化公园,以培养人民对城市文化公园的认同感。   3.2 整体规划   城市文化公园是现代园林城市建设、美丽县城建设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建设时,应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协调城市建设中各项基础工程项目,通过整体协调规划使城市文化公园建设内容有利于公园功能的实现。利用场所理论理念使整个公园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文化公园,这样能够真正发挥文化公园的改善生态环境、弘扬文化与塑造形象等作用。   3.3 以人为本   城市文化公园应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规划建设中务必要坚守这一原则,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凸显出来,满足现代人内在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平衡,使城市文化公园更加有利于服务于城市市民。   3.4 生态多样   多样性在公园规划中主要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多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在植物配置上首选乡土树种,实行乔木、灌木、地被与草坪合理有梯度的搭配,按照植物生态群落原则设置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充分利用湿地的水生植物调节局部生态环境的作用,形成丰富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观赏型植物群。   3.5 景观连通   在城市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只要注意遵守景观连通性原则。即利用滨水、道路、绿地等把景观格局有序的衔接,形成空间的连续性,注重各景点间的空间联系和过渡,维护整体景观效果,如公园中的廊道等。   4 场所理论在城市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应用   4.1 场所空间构建   陈代松(2006)认为场所是全部特色有机组合的空间形式,场所不仅要创造一个环境,还要反应场所归属感,即创造一个有场所感的地方,也就是利用地方文化创造一个文化情景[4]。从场所理论角度来看,以文化公园场所空间构建为抓手着眼于公园场所精神的塑造。构建一个尊重地域条件、注重文化公园的交流空间、强调人文导向和场所精神塑造的文化公园特色[5]。因此,富有历史记忆的空间场所融合了过去与现在,把传统的理念和时代的需要相结合构造富有内涵的场所,场所的变迁不可避免,而回应此变化的方式就是创造性的再诠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