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岁的际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是在天津成长起来的,在《天津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后出版了5本诗集。以柳溪阿姨为代表的天津一批老作家都曾是她的忘年交。 田晓菲14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91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获英国文学硕士,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2000年开始在哈佛任讲师。 田晓菲:1971年生,6岁习古诗,古今中外,阅读颇丰。1985年经过北京大学英语系、心理学系、中文系老师面试,特招进入北大英语系。而当时年仅14岁的她,以与生俱来的才情和聪颖,已出版两本诗集,名动天下,真正是少年成名。时隔多年,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田晓菲已是执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的年轻学者了,不时有佳作问世,显示了她深厚的知识积淀。让人惊讶于她的才情之余,更惊叹于她学者的严谨与智慧,以及她勤奋踏实走过的每一步。从北大毕业后,田晓菲远赴大洋彼岸求学,于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柯盖特大学、康奈尔大学教书,现在哈佛大学任教。 本文作者田晓非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的学生。13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 这篇文章是她16岁时,也就是她读大学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 右图是北京大学校徽,中间的“北大”二字由三个篆书“人”字图形组成,“北”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大”字是正面站立的人像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未名湖 理科楼 档案馆 体育场 更多北大建筑…… 给划线的字注音: 白驹 过隙 蓦然 迸溅 穹隆 积攒 沉淀 骤然 呜咽 絮语 摒弃 犀利 安恬 撷取 惆怅 jū xì mò bèng qióng lóng zǎn diàn zhòu yè xù   bìng xī tián xié chóu chàng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迸溅: 积攒: 一点点地聚积。 骤然: 呜咽: 突然,忽然 白驹过隙 弹指: 向四外溅,这里指传播。 低声哭。 比喻时间极短暂。 二.整体感知? 文章分成独立的三部分,概括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写自己与北大的关系。        第二部分:写自己进入北大后的感受。             第三部分:融入北大,突出自己对北大的深情。 三、局部研读 1、以田晓菲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按时间的顺序,以“我与北大的故事”为题,讲述田晓菲与北大的故事。分几个阶段? 明确:四个阶段(七岁、十岁、十三岁、即将十六岁 向往北大→ 进入北 → 回报北大 七岁初识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10岁,初见北大 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 见到新生“茫然若失” 成熟的季节 刚入校 一脑子的浪漫念头 “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和好奇” 变 化 2、作者在不到十四岁时被北大录取,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的影响着作者的成长吗? 明确:①、北大的图书 ②、北大的人 北大的魅力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亲;怪僻,潇洒;谈笑风生,古朴凝重…… 关系:平易自然。 概括: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北大的书 北大的人 沉静,愉悦,安详 渴望 学生:敏感,纯洁、机智、生机勃勃. 四.探究课文内容 看了田小菲在十六岁读大三时写的文章,你能体会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怎样一种情感吗? 明确:是对北大的依恋和一种热爱、感激之情。 “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风景”“河”“船客”“舵手与船工”的? “风景”: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河” : 北大前进的轨迹 “船客”:北大的学生 “舵手与船工”:北大的老师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七岁时看照片       幼年看北大 十岁时不肯看北大  第一部分         十三岁时进北大 少年到北大 初进北大的浪漫与新奇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