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上课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上课选编

东 坡①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解题】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雪后书事:雪后记事。 【翻译】 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的望着那扇柴门,独自归去。 答案:(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3、渲染:对环境、景物或人的作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的某种本质和特征。【正面着笔、渲染气氛】 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诗歌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五月的稚川山间,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意袭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仿佛长于白云深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渲染了凄凉迷茫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 渲染与烘托经常一起说,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 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营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渲染与烘托 4、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衬托烘托与对比对照的区别: A、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 5、动静结合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一首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以声衬静 后一首以动衬静,通过落花、月出、鸟鸣把山的幽静突现出来,以动衬静。 6、虚实结合 1.虚的三类内容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以虚无境界反衬现实 (2)已逝之景——经历过或历史上发生过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还没发生 2.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如:1、(实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虚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描写。 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