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淮安博物馆修文物.PDFVIP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在淮安博物馆修文物

我们 离 你 最 近 初识修复: 文物修复分三级 宁可搁置不能臆造 当天上午9点,我准时来到位于淮安博物馆 2楼的研究保护修复所。 所内的陈设相当朴素, 黄色的木质办公桌沿墙摆放, 中间的一排长桌 是文物修复台, 上面摆放着各种修复工具和修 复中的瓷片瓦罐。 整个布置,让人仿佛置身美术 教室。 修复所主任刘振永是徐州人, 看上去40岁 上下,热情而健谈,完全没有想象中考古教授那 种学究气。 为了让我这个“门外汉”快速上手,他 拿出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的文物修复背景知识, 向我详细介绍。 从他口中,我了解到,文物修复可以分为考 古、展陈、拍卖三种级别。 考古级要求简单修复, 做到保真、复原文物形状、出具修复报告即可; 展陈级要求更高,要做到远看没有瑕疵;拍卖级 则是文物修复的最高标准, 它要求修复后的文 物做到远看近看都完全逼真。 目前博物馆所做 的90%以上都是考古级的修复。 听到这些,说实话,我心里多少有些沮丧, 因为纪录片中展示的那种神乎其神的修复技 艺,当天应该是无法领略了。 不过,刘振永随后 的一番话,却让我重新抖索起精神。 他翻出一个 原始社会的陶罐图片向我介绍说,“你看, 这个 时期罐子的图案都集中在上方, 原因就在于那 时还没有桌椅,人们席地而坐,俯视餐具,因此 下方没有必要绘制花纹。 如果没有复原好的文 物,我们根本无从得知当时社会的文明状态,这 也是考古级修复的意义所在。 ” 谈到文物的史料价值,刘振永向我强调说, 严谨是修复工作的根本原则,画出什么花纹,补 成什么形状,必须以当时同类型的器物做参考, 如果找不到依据,宁可搁置也不可盲目臆造。 瓷片清理: 刮胶耗费两小时 手指累得直发酸 学习完背景知识, 刘振永便带着我正式开 始一天的文物修复工作。 我们当天要修复的是 乾隆菊花纹青花瓷碗, 这个瓷碗只剩下两个主 要残片,两片拼接后,还有近三分之一的部分缺 失。 修复开始之前,刘振永拿来胶皮手套和类似 衬衫的修复服让我穿上。 后来我得知,文物修复 经常需要使用电吹风等强辐射电器, 穿上这种 衣服可以防静电和辐射,保护身体健康。 我的工作是使用刀片清理瓷片边缘的杂 质。 当拿到瓷片时,我心里着实紧张了一番,这 个乾隆时期的珍贵瓷片, 如果因为自己的不小 心,造成二次伤害,那岂不是“罪过大了”! 想到 此,下手不免有些犹豫,也不敢使劲,日积月累 的顽固杂质,怎么也刮不干净。 见此情况,刘振 永在一旁开导说:“没关系的, 这个基础工作没 什么技术含量,你大胆干,别看这个瓷片是乾隆 时期的,但因为已经残缺了,市场价也就值几十 元,不必有太大顾虑。 ”听说价格不高,我心里才 稍微有了些底气,下手也更加坚决。 在清理时,我发现,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并 不好做, 因为瓷碗边缘的缝隙里不仅掺杂着泥 土,还有前一次修复时残留的胶水。 这些早已凝 固的胶水顽固异常,而瓷片又脆弱易碎,我只能 用刀片边缘慢慢刮铲。 长时间用力,加上胶皮手 套不透气,手上很快就渗出汗水。 原以为十几分 钟就可以完工, 我却足足用了近两个小时才勉 强将瓷片清理干净。 随后,我又协助刘振永用502胶水,将两个 瓷片粘黏牢靠,一个上午的工作才算正式结束。 几个小时下来,手指和腰部都累得直发酸。 休息交流: 2000人VS1500万件 文物修复无尽头 中午快下班时,刘振永利用休息时间,再次 给我这个“小白”扫盲。他介绍,文物修复其实就是 慢工出细活,一件瓷器,修复几个星期是常事,而 一些字画,修复周期能长达几个月。“放在以前,像 你这样的文物修复学徒,前三年就只有倒水扫地 的份,师傅磨练的就是从业者的性子,能捱过这个 时期的,下面才开始教手艺。 ” “做你们这一行,如果文物都修完了,那你们 岂不是都没事干了?”对于我的说法,刘振永笑了, “在我们有生之年是肯定做不完的。”他告诉我,不 算最新出土的,全国范围内待修复的馆藏文物就 有1500多万件套,淮安博物馆也有一万余件套,而 全国文物修复师总共只有2000多人。“按照几个星 期修一件文物的进度,你说什么时候能完工? ” 瓷碗塑形: 看似小孩玩泥巴 做精非一日之功 午后,我来到修复所时,刘振永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他将瓷碗里填满报纸, 盖在一个可旋转的铝合金转盘 上,随后用类似橡皮泥的东西抹在瓷碗缺口处。 他介绍 说,这种材料名叫“瓷泥”,是专门制作陶瓷的原料,其细 腻程度比一般的橡皮泥更高, 将其填在瓷器缺口处,风 干后可以使瓷器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个步骤也被称为 “塑形”。 经过刘振永的一番加工,残缺的瓷碗渐渐成型,“下 面到你了,你负责对新补的瓷泥再加工,让它更贴合瓷 器表面”。在我看来,这个任务比上午的工作要有意思多 了,和小孩儿玩泥巴很类似。 可是,做了一段时间下来, 我才发现,这“泥巴”其实一点也“不好玩”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