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纳米复合的乳液催化新技术进展探究.pdfVIP

基于碳纳米复合的乳液催化新技术进展探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 年 第 59 卷 第 33 期:3224 ~ 3231 引用格式: 于畅, 单媛媛, 杨卷, 等. 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的乳液催化新技术研究进展. 科学通报, 2014, 59: 3224–3231 Yu C, Shan Y Y, Yang J, et al. Advances of emulsion catalysis technology derived from carbon hybrid materials (in Chinese). Chin Sci Bull (Chin Ver), 2014, 59: 3224–3231, doi: 10.1360/N972014-00598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进 展 专辑: 纳米碳材料 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的乳液催化新技术研究进展 于畅, 单媛媛, 杨卷, 邱介山*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材料化工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炭素材料研究室, 大连 116024 * 联系人, E-mail: jqiu@ 2014-06-12收稿, 2014-07-29接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0329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UT14LAB06)资助 摘要 碳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化学性质, 可与各种无机 纳米材料耦合/复合构筑新结构、高性能、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可调的碳纳米复合材料并用于 乳液催化领域. 本文介绍了固体颗粒乳化机理, 影响乳化体系的因素及基于固体颗粒构建的 乳液催化体系的基本原理; 综述了氧化物、氢氧化物、碳素材料及其碳纳米复合材料固体颗 粒乳化剂的特点, 及基于这些固体颗粒构筑的乳液催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目前乳液 催化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认为基于碳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固体颗粒乳化剂的乳液催化新技 术, 是未来催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 固体颗粒乳化剂 碳纳米复合材料 乳液催化 乳化机理 乳液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和反应条件温 和的催化技术手段, 由于其兼具均相催化高活性、高 选择性和非均相催化催化剂易于回收等特点 , 逐渐 被用于各种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反应研究中 , 如选择 性氧化、生物燃料降解、脱硫加氢和费托合成反应 等 [1~4]. 迄今为止, 广泛使用的乳化剂主要包括表面 活性剂和固体纳米粒子 2 种. 其中, 传统的表面活性 剂毒性大, 反应后续分离回收成本较高, 在催化反应 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与表面活性剂相比, 固体颗粒乳 化剂具有低污染、稳定性高、起泡性差、成本低、易 分离等优点, 使其在食品、采油、化妆品、医药、催 化以及功能纳米材料制备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 [5,6], 并逐渐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和业界人士的广 泛认可, 成为一种理想的乳液催化剂[7]. 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催化体系的基本原理是 : 在反应过程中 , 以固体颗粒乳化剂为催化剂或催化 剂载体, 反应在由乳化剂构成的催化剂形成的油/水 界面上进行 , 反应物和产物分别在油相和水相溶解 扩散完成整个催化过程 . 随着固体颗粒乳化技术研 究的快速发展, 各种固体颗粒已经被用于乳液体系, 包括二氧化硅、黏土、蒙脱石、层状金属氢氧化物 (LDH)、碳素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等. 本文介绍了固体 颗粒乳化机理和影响乳化体系的因素 , 并综述了氧 化物、氢氧化物、碳素材料及其碳纳米复合材料固体 颗粒乳化剂的特点 , 及基于这些固体颗粒构筑的乳 液催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1 固体颗粒乳化机理 20 世纪初, Ramsden[8]和 Pickering[9]在研究含有 细微固体颗粒的石蜡和水的乳液体系时 , 发现微米 尺寸的胶体粒子能在油/水两相界面形成粒子膜并且 能阻碍乳液滴的聚并, 自此, 由固体颗粒吸附于油/ 水两相界面所稳定的乳液被定义为 Pickering 乳液, 所用的乳化剂被称为颗粒乳化剂 . 固体颗粒稳定的 乳液通常是由水相、油相、固体颗粒组成, 由此形成 的乳液类型有油包水型(W/O)、水包油型(O/W)和双 连续型(W/O/W 和 O/W/O). 乳液类型主要受固体颗 粒润湿性的影响, 其中, 三相接触角??能够较好地反 应固体颗粒润湿性的特征, 如图 1 所示. 当三相接触 角??90°时, 颗粒亲水性更强, 更加容易形成 O/W型 3225 进 展 图 1 (网络版彩色)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的三相接触角示意图 乳液; 当三相接触角??90°时, 颗粒亲油性更强, 更 易形成 W/O型乳液. 与表面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