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P多波旅行时反演探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 年 11 月 第 46 卷   增刊 1   *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18 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 102249 。 Email : samzdsun @y ahoo.com , szd @ cu p .edu.cn 本文于 2011 年 3 月 18 日收到,最终修改稿于 2011 年 9 月 30 日收到。 本文研究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项目( 2011CB201103 )“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深部有效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预测”与国家 油气重大专项( 2011Z)“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描述与油气藏有效预测技术研究”资助。 · VSP 技术· 文章编号: 1000 - 7210 ( 2011 )增刊 1 - 0040 - 07 VSP 多波旅行时反演 谢春辉①②   孙赞东*①   王学军③   杨午阳② ( 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北京昌平 102249 ; ② 中国石油勘探 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 730020 ; ③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 072751 ) 谢春辉,孙赞东,王学军,杨午阳 .VSP 多波旅行时反演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 , 46 (增刊 1 ): 40 ~ 46 摘要   本文基于几何地震学原理,分别利用 VSP 直达波、反射纵波及上行转换横波旅行时反演层速度。直达波 旅行时反演只能获得检波点所在井段地层的速度;上行纵波旅行时反演能获得最深检波器以下地层的速度,即 井底以下地层的速度;上行转换横波旅行时反演则能获得横波速度。本文主要研究利用 VSP 直 达 波 和 上 行 反 射波求取井段及井底以下地层的速度,最终根据三维 VSP 资料获取三维速度体。 关键词   速度分析   旅行时反演   多波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通过对零井源距 VSP 资料进行初至拾取,可以 直接获得时间—深度关系,由此计算地震平均速度、 层速度等参数;也可以进行大套速度界面的划分及 地质层位的划分。除零井源距 VSP 外,人们还希望 从非零井源距及三维 VSP 资料中获取速度信息。 有关应用 VSP 数据进 行 速 度 分 析 的 研 究 由 来 已久, Dix [ 1 ]在 1945 年讨论了单一震源的直井 VSP 计 算 层 速 度 的 方 法; Stewart [ 2 ~ 4 ] 、 Lines [ 5 ] 、 Salo 等[6]及 Lee [ 7 ]对旅行时反演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贺 元凯[8]研究了不同井源距情况的速度求取,并且分 析了初至拾取误差对结果的影响;王成礼等[9]根据 折射定律,给出了关于 VSP 直达 波 的 方 程 组,已 知 检波点深度和初至时间求解速度;周熙襄等[10]研究 了用旅行时反演确定层速度的横向变化;陈信平[11] 研究了 VSP 初至时间反演层速度的算法 和 误 差 估 计;庄东海[12]提 出 了 射 线 追 踪 折 线 法,逐 层 迭 代 求 解地层速 度;邬 世 英 等[13]改 进 雅 克 比 矩 阵 求 取 办 法,使得反演过程更加稳定、收敛速度更快。 从严格意义上说,基于直达波初至时间计算速 度的方法,只是获得每两个检波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当地下接收 点 距 较 大,相 应 地 层 厚 度 较 薄 时,求 得 的速度并不能真正反映地层的速度;当接收点距较 小时,所 计 算 出 来 的 速 度 受 初 至 时 间 的 影 响 又 较 大,初至时间的较小变化可能引起层速度计算上的 较大误差。利用直达波信息,只能解决最深检波点 以上地层的相对准确的速度,最深检波点以下的地 层速度一般采用插值外推的算法求得,存在先天的 缺陷。 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 求解速度的视野也逐 渐 变 宽。朱 键 等[14]利 用 VSP 上行波进行旅行时反演;徐仲达等[15]、张继国[16]研 究了 VSP 横波反演的可行性。为 弥 补 井 底 以 下 地 层速度分析的盲区,本文将旅行时反演由直达波推 广至上行反射波和上行转换横波,其中确定反射同 相轴的位置、拾取旅行时是反演中至关重要的步骤。 2   旅行时反演原理 VSP 各波的传播路径如图 1 所示,绿色代表直 达纵波,蓝色 表 示 上 行 纵 波,红 色 表 示 上 行 转 换 横 波。已知井源距 和 第 i 个 检 波 点 的 观 测 旅 行 时 t   i 0 , 以上三种波的旅行时信息均能反演相应深度段的地 层速度。  第 46 卷   增刊 1 谢春辉等: VSP 多波旅行时反演 41     图 1   水平层状介质直达波、反射纵波及 转换横波传播路径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