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型油气藏聚集与形成机理_以渤_省略_洼陷中心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探究.pdfVIP

连续型油气藏聚集与形成机理_以渤_省略_洼陷中心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探究.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6 卷   第 11 期 2015 年 11 月 石 油 学 报 ACTA   PETROLEI   SINICA Vol.36 Nov.   No.11 2015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2011ZX05006 - 003 )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15CX02003A )资助。 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程付启,男, 1978 年 10 月生, 2002 年获石油大学(华东)学士学位, 2007 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油气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 Email : chen g f q 9804 @ 163.com 文章编号: 0253 -2697 ( 2015 ) 11-1349-09 DOI : 10.7623 / s y xb201511004 连续型油气藏聚集与形成机理 ———以渤南洼陷中心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 程付启1   宋国奇2   刘雅利2   金   强1   孙菲菲3 (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   266580 ;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山东东营   257001 ; 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生油实验室   河北任丘   062552 ) 摘要:为了研究渤南洼陷中心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是常规隐蔽油气藏、还是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的问题,对其油藏 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国内外连续型油气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渤南洼陷中心区沙四上亚段油气藏无底水、气 - 油倒置、储 层致密(孔隙度为 2%~10% 、渗透率为 0~1.0 mD )、地层压力高(压力系数可达 1.6 )且紧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河街组四段上 亚段烃源岩,具备连续型油气藏的特征及形成条件,为连续型油气藏。分析认 为,连 续 型 油 气 藏 的 形 成,不 仅 需 要 异 常 高 的 生 烃 压 力排驱油气完成初次运移,还需要在高压驱动下在储层中进行二次运移,而储层内的高压来自生烃压力的传递作用。因此,连续型 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即是伴随油气充注、源 - 储压力趋于平衡的过程。成藏动 - 阻力分析认为,连续型油气藏形成的前提是源岩生烃压 力超过储层中值压力,据此推导了连续型油 藏 形 成 的 孔 隙 度 下 限 计 算 公 式,并 计 算 了 30 多 口 探 井 的 孔 隙 度 下 限 值。计 算 结 果 显 示,在生烃压力最大的深洼区,储层孔隙度大于 4% 即可成藏,与目前勘探揭示的情况一致。 关键词:连续型油气藏;成藏过程;物性下限;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 中图分类号: TE122.1     文献标识码: A Accumul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ntinuous   h y drocarbon   reservoirs : a   case   stud y   of   U pp er   Member   4of   Shahe j ie   Formation , central   Bonan   sub - sa g Chen g   Fu q i   1   Son g   Guo q i   2   Liu   Yali   2   Jin   Qian g 1   Sun   Feifei   3 ( 1 .School   o f   Geosciences , China   Universit y   o f   Petroleum , Shandon g   Qin g dao  266580 , China ; 2 .Sino p ec   Shen g li   Oil f ield Com p an y , Shandon g   Don gy in g 257001 , China ; 3 .Or g anic   Geochemistr y   Laborator y , Research   Institute   o f   Petroleum Ex p loration   &Develo p ment , PetroChina   Huabei   Oil f ield   Com p an y , Hebei   Ren q iu  062552 , China ) Abstract : To stud y  whether the U pp er Member 4 of Shahe j ie Formation in central Bonan sub-sa g  is conventional subtle reservoir or unconv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