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抓住关键规范作答(张雯)20160430汇编.pptx

讲座:抓住关键规范作答(张雯)20160430汇编.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座:抓住关键规范作答(张雯)20160430汇编

2016-04-30 ——古诗主观题作答策略 把握关键 规范作答 诗鉴题失分警示 【常识少】 积累薄弱,以致未能掌握诗词基础知识。包括:律诗与绝句区别;律诗四联名称及关系;诗词结构;诗词描写手法与角度、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 【读不懂】 知识积累薄弱,文化背景缺失及解读方法欠缺等,以致面对古诗时,或茫然失措,或理解偏差,甚至完全错误。 【审不清】 对某些易混淆的题目未审清,以致答题思路错误。 【答不全】 内容理解不全面,作答思路不清晰,只会套用术语或答题框架,以致要点不全。 【表述差】 答案缺乏条理和层次,作答不规范,不会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说等。 【怎样快速有效读懂诗歌?】 六看 三抓 整体:看题目,看作者,看序注,看正文,看末句,看题干 文本:抓诗眼、意象、修饰语言 “诗歌鉴赏”四环节 知识 读懂 赏析 表述 读懂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赏析和表述的基础 把握关键,规范作答是少失分的要件 读懂是赏析和表述的基础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读懂”:复活诗中境(表层含义),妙悟文后情(深层含义) ——全面把握,而非局部解读 全面理解才可能少失分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问: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读懂”:复活诗中境(表层含义),妙悟文后情(深层含义) ——全面把握,而非局部解读 从颈联和尾联可以读出,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唐王朝其实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对此却无能为力。故诗人这时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全诗表达了作者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职务)的心情。 回看颔联: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皇都的风物,所以在诗人笔下,即使是繁花摇落的暮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常见的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颓的诗风。 怎样全面解读古诗? 一、综合运用积累的各种诗歌常识及文化常识 二、借助“诗歌结构”特点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三、关注诗歌中各种“关键信息”,准确解读 古诗内容 形象 思想情感 人 事 物 景 特征 自然属性 人格特质 动词 形容 副词 对形象的认识或评价(思想) 对形象的态度和倾向(情感) 知识一:古诗常识之内容构成 鉴赏对象 词语 诗句 风格 含义 手法 作用 字典义:准确理解的基础 语境义:句中的临时含义 言外义:联想出的深层含义 为表达深层含义有些词语会使用 塑形象:生动、形象、传神 表主旨:鲜明、突出、深刻 体情感:真实、强烈、感染力 知识二:古诗常识之鉴赏规范(1) 鉴赏对象 词语 诗句 风格 表意特点 手法 作用 富画面感:描述/翻译 说明其引发的联想与想象 如有,先说明是何种手法 再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内容:生动、形象、传神 情感:鲜明、突出、感染力 结构:总领、承启、照应 知识二:古诗常识之鉴赏规范(2) 鉴赏对象 词语 诗句 风格 指语言的总体特征 点明风格是什么 举例说明依据是什么 分析效果 塑造形象 表达情感 给读者带来的感受 知识二:古诗常识之鉴赏规范(3)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首联(起) 颔联(承) 颈联(转) 尾联(合) ※此字要押韵 中间两联要严格对仗 知识三:古诗常识之“律诗结构” 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臆,或比兴寄托。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 或由景转情,或由景转情;或由事转理,或由理转事;或由物转人,或由人转物。 诗之精华所在:或抒发情感,或表达志向。或直抒胸臆,或以景结情。 内容形式 (西周~春秋) 风 十五国风,带地方色彩的乐调,各地民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