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教案]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 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 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 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 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2、岩层形态:塑性变形、波状弯曲 3、褶皱类型:背斜、向斜 (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依据: (2)背斜可成山亦可成谷,向斜可成谷亦可成山:(画图分析原因) (3)实际应用:打隧道、找天然气、找地下水 4、褶皱山的规模:几十米到几千千米 [活动]: 5、岩石圈板块构造: (1)板块的名称与位置: (2)板块的组成: (3)板块边界的类型与形态: 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活动]: (三)火山: 1、形成过程:岩浆受巨大压力,喷出地表 2、岩浆运动的两种形态: (1)沿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 (2)沿中央喷出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3、火山结构: (1)火山口:火山口湖(封闭好) (2)火山锥:上坡陡、下坡缓 4、火山的规模:大的高四千米到五千米,小的不到一百米 5、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1)消极:带来灾难 (2)积极:形成丰富的地热、温泉、肥沃土壤等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的方式:为了降低成本和难度,山区应以公路为主,铁路次之 2、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一般山区的交通线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影响交通线路的走向:为了安全和降低施工难度,山区的交通线多迂回前进呈“之”字型 4、山区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原则: (1)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活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