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郊游具体参考指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凌郊游具体参考指南

郊游计划线路: 西农南校区小东门——唐相国墓——泰陵——福泽园——镜照寺——金仙观——西农南校区小东门。 唐相国墓:位于西卜村(西农新区翻墙出去就是)西侧。大寨乡西薄(卜)村西南处。就在全顺驾校对面。墓后为“中科航天”太空育种基地。 隋文帝泰陵:位于陕西杨陵区渭河以北的三道塬上,今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东北约200米处。当地人称“杨家陵”。(或者杨凌区五泉乡崔家村) 福泽园:从靖杨公司,就是北校区北门望西那个十字路口开始一直顺着水泥路望北走,就会看见福泽园挡在你前面的。 镜照寺:位于杨陵大寨乡陈家沟谷底。至福泽园,向北行。分为上院、下院 金仙观:(从北门出去直走,下了环山路,一直往前走,经过两个村子后,还继续往前走,它就出现在你右手边,上坡后,即到。)与镜照寺隔(湋河)岸相对。 1、唐相国墓遗址 /s/blog_69dc0e890100ukow.html 每当读历史,一些历史人物都会出现在脑海中,曾经的辉煌与他们留下的政绩,都会载入史册。在杨凌我只知道有一座隋文帝杨坚的泰陵,而不曾想到还有一位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时期的丞相也安息于此。 墓冢封土高5米(目前来看没有5米了),周长约90米。很是凄凉,墓的四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还种有农作物。墓前原来有石碑一座,现在放在武功县文管所内。墓后为“中科航天”太空育种基地。这个墓应该是圈在了这个基地里面。老百姓在种地时每年都会拿走相国墓上的土,年年如此年年如此啊,墓就变得如此小了。 墓的缩小已经很可惜了,苏瓌逝世前下令简葬,故葬日,除了官方仪仗,仅仅就是一辆布车而已,为当时所称。而苏颋葬日,明皇正好出去打猎,路上遇到出葬,而怆然曰:苏颋今日葬,吾宁忍娱游。于是中路而还。这个墓看上去犹如长方形,不知道是被当地百姓取土变成这样了还是按照的当地安葬的规制,杨凌百姓的墓都是以长方形为主的。 唐相国苏瓌为官清正,死后薄葬,唐相国墓,被盗多次,均未得手,墓室有两层,上层为伪墓室,下层被长约1.5米、宽约0.5米,厚约5厘米的石板层层堆积,形成石墙,再由于雨水冲击,暂时没有遭到破坏。 唐相国苏瓌(同瑰)(639 —710)唐初学者。字昌容,京兆武功(今杨凌)人。文学家苏颋父。博览经史,尤善属文,父子二人都是相国。武则天时,任地方官。唐中宗及睿宗时,历任侍中、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至尚书左仆射,进封许国公,后任职宰相。睿宗景云元年(710)七月,苏瑰为尚书左仆射,同年十一月在宰相位上病亡,享年72岁,追赠为司空、荆州大都督。次年三月归葬武功。谥曰文贞。瓌为官清正,善文,与其子颋俱负盛名。史载苏瓌死后,皇太子李隆基在别宅为其举哀。苏瓌遗令薄葬。送葬日,除官给仪仗外,唯有布车一辆,载尸赴塘。 苏瑰生前节俭,很能处理政务,所以当其去世后,大家都很怀念。解放后,武功县对其墓地进行保护,杨陵区政府成立后也对其进行了保护。历尽风雨沧桑,唐相国苏墓越来越小,墓冢上树木丛生。在苏瑰墓前约5米处有一石碑,碑文是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所书,刻着“唐相国苏公归之墓”,石碑已经断成两截。 隋文帝泰陵 隋文帝泰陵位于陕西杨陵区渭河以北的三道塬上,今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东北约200米处。当地人称“杨家陵”。是隋王朝的创立者———文帝杨坚及其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合葬墓,杨陵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隋文地泰陵195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杨陵区设置保护机构,划定保护范围,设专职文保员进行保护。 泰陵陵园占地9倾余,封土呈复斗型,夯筑而成。陵冢顶平坦,东西长48米,南北宽38米,面积1824平方米。陵底四周已被挖掉3—5米,残存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60米,面积为26560平方米。陵冢周围的城桓已破坏,地面很难看到多少遗存,仅存残墙遗迹。经考古勘察,陵桓东西长约756米,南北宽652米,面积492912平方米。陵东南塬下1.25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建有文帝祠一座(称祭坛),宋碑文称“隋文帝庙”。该处石碑经风雨剥蚀,字迹漫患,难以辨认。 泰陵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园内地面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仅留高27.4米的土夯筑成的覆斗形墓冢一座。陵冢南有清石碑一通,该碑高约3.5米,宽0.95米,厚0.28米,石质为石灰岩,圆首有座,表面完整光洁,碑正文隶书“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右侧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源敬书”左侧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扶风县事熊家振立石”。 文帝泰陵及其祠庙遗址内,遗物相当丰富。在多次的调查中,采集到许多文物,这些文物大多以建筑材料为主,有铺地砖和砌墙砖两类。铺地砖有莲花方砖和菱形纹砖两种。莲花方砖长宽均为32cm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