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南乐县地名由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濮阳市南乐县地名由来

濮阳市南乐县地名由来 ?夏为兖州,汉初置乐昌县,属东郡,其址位于今南乐县城西北17.5公里仓颉陵北侧,因县内古有昌意城,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所筑。“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置昌乐县,县治与乐昌同垣。何以将乐昌二字颠倒过来,可能认为昌在乐后,与古圣昌意之名不恭有关。南乐旧志与新志,皆言此县寻废。晋置废昌乐县时间和何以置废匆匆,其因不祥。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县复置昌乐县。隋大业初(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六年(623年),昌乐县治由吴村北(即仓颉陵北侧)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距今南乐县西北10公里)。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改名南乐。一说在晚唐出土的墓碑志中已有南乐之名,南乐名称始于何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为避河患,敕令南乐县东迁今城,即今南乐县城。 ????城关镇?城关镇原为五代王彦章驻兵营地。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南乐县治迁此。筑土城,周长6华里又130步。明嘉靖年间易砖城。昔城内有七龙庙,八虎街,十二牌坊,八大槐诸景。 ????岳?固??在县城北1公里,该村西南,旧有水潭,深数丈.四时清澈,因属元代处士傅西溪所有,故曰“傅潭”。“傅潭秋月”为南乐八景之一。今傅潭酒、岳固酒皆以此命名。 ????璨?固??在城关西南有赵、丁、李、张四璨固。“璨”在全国城镇乡村名称中未见用此字者,是罕见的稀有字。首先用此字者是元朝隐士张淳。张淳,字梦山,他学问渊博,不作官,著书立说,有《梦山文集》。“梦山三峰”为南乐八景之一。 ????元?村??为元村镇政府驻地,距县城西12.5公里。该村镇形成于北魏时期,原为鲜卑族拓跋氏居住之处。孝文帝改拓跋氏为汉姓元氏,故名元村。 ????留?胄??属元村镇。传说武王灭纣以后,行至此处认为天下太平,令将士解盔卸甲,埋留此地,故名留胄。 ????操?守??属元村镇,原为操刀营。传说有三:武王伐纣,诸侯会此,严戒操刀;武王伐纣,军驻此处操练刀枪;南北朝时,北周军队在此操练刀枪,故名操刀。清同治年间知县以“操刀”二字不祥,改名操守。 ????谷?村??出自复姓谷那氏。谷那氏祖居此地,唐初有谷那律,其子孙改复姓为单姓,故名谷村。唐武德六年(623年),昌乐县城由仓陵北迁至东南5.5公里谷村一带。五代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改名南乐。北宋元丰四年九月,东迁今治,县治于此历358年。 濮阳市南乐县乡村地名由来(一) ????梁?村??为梁村乡政府驻地,距县城西北14公里。唐代已有此村,以姓氏命名。 ????千?佛??属梁村乡。该村外原有大寺一座,内塑佛像4尊,俗称千佛寺。明初姚张诸姓,从山西迁此寺旁建村,以寺为名,故名千佛。 ????吴?村??原名史官村、吴家楼,距县城西北18公里,今属梁村乡。村北有仓颉陵庙,仓颉陵,为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相传黄帝之子昌意封于此,建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生于斯,葬于斯,现有仓颉陵庙和造书台。西汉初于此置乐昌县。晋改昌乐,北魏置昌乐郡,东魏郡废,只存昌乐县。唐武德六年迁县治于谷村一带。 ????邵?庄?距县城西北13公里卫河西岸,今属梁村乡。该村南有一高台,台上旧有三娘子台和九天玄女殿,松柏成荫,每年二月二十五日和九月二十九日有庙会。相传宋时黄河泛滥,守堤官三女儿为救百姓跳水堵口而死,民感其德。筑三娘子台及三娘子庙,以示纪念。 ????寺?庄??为寺庄乡政府驻地.距县城西北7.5公里。该地旧有安庆寺,村以此寺得名。相传北宋元帅杨延昭与辽兵战于此得病,被西寺庄名医袁代治愈,杨以重金相谢,袁拒而不受,只求传习枪法。杨延昭应诺,并将杨家枪谱相赠。袁代无后,将枪谱送与东寺庄韩家。韩家视为珍宝,世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利??固??在寺庄乡西南,为明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魏允贞故里。后迁于南乐县城内。 ????张浮丘??在寺庄乡西,濒临黄河故道。辛亥革命爆发后,该村以杨杰为代表的八家大地主与杨俨为代表的中小地主斗争相继近十年,时称“八大家”与“八小家”斗争,其时间之长,耗资之大,波及之广,涉及人之多,都是非常惊人的。 濮阳市南乐县乡村地名由来(二) ????近德固???据清咸丰三年《大名府志》记载,明初,县人在此设立社学,取名“近德”。意在赞村民和善,近乎道德。“固”坚固之意。愿近乎道德之风永固,故名近德固。 ????近德固乡在西汉时属乐昌县地,东汉时属阴安县,晋属昌乐,隋朝为繁水县地,唐时复归昌乐县,五代归南乐。乡名无考。明朝时,全县设35乡,近德固乡北部属长泰乡。明中期改乡为里,清朝改里为社。中华民国18年(1929年)废社建区,近德固乡大部属四区。抗日时期,近德固乡为卫河县地。1946年撤卫河县,该地复归南乐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