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 和 下 西 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请思考: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各是什么?
1.重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是永乐皇帝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
3.是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
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福州;时间;阅读95页后回答:
郑和下西洋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次数,出发地点,最远到达地区,交换的物品,地位,历史意义各是什么?;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思考讨论:;郑和下西洋的远航特点:
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郑和的半身画像。郑和身穿蟒袍,披青布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概。; 郑和到达占城,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的占城人民。; 郑和的船队到达阿拉伯,明朝的使者用丝绸、瓷器同当地人民交换产品。人们态度友好,气氛和谐。; 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当地的国王穿着礼服欢迎郑和。人们高兴地手舞足蹈,郑和抱拳向人们表示感谢。;想一想;1.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是造船技术的发达;
3.是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4.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即抗倭原因。
4.抗倭部队名称?
5.抗倭经过?;;;1.他进行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事业,符合人民的利益 ;2.他带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3.与其他爱国军民团结合作。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1.戚继光决心将自己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安危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的功名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说上话的人是生活在哪个朝代?他是什么人? (2)此人编练的军队称什么? (3)“海波”指的是什么事件? 为了“海波平”,他进行了什么重大活动?结果如何? (4)今天我们如何来评价此人?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 明朝 戚继光
2 戚家军
3 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抗倭(打击日本海盗)最终肃清倭寇
4 名族英雄,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 品质:早年立志,矢志不渝,为国尽职尽忠 .;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探究活动;选择题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2.郑和下西洋所带去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 )
A.金银宝物 B.丝绸、瓷器
C.香料、宝石 D.香料、药材;
3.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 )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4.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西方 殖民国家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5.下列人物中属于民族英雄的是();课堂练习;课堂练习;96“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