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201-营养学绪论
食品营养学 主要内容: 营养学: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即研究机体代谢与食物营养素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营养学对社会、家庭、行业、健康、政策具有深远影响。 美国属于分解领域的营养学代表,中国是整体营养学的代表,而日本兼备了两者的特点。虽然日本并非营养学发达的国家,但是2015年的调查发现,日本临床营养学已经建立系统。 21世纪以来,各类催熟剂的使用使得食物营养素缺乏,国民的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这些是值得关注的课题。 燧人氏(生卒年不详),风姓,又称燧人,尊称“燧皇”、“天皇”,位列“三皇”之首。为华胥氏之夫、伏羲与女娲的父亲。? 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燧人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奉为“火祖”。、 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4.神农(炎帝)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 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亦称有熊氏。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 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 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 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请同学们总结中国古代营养学家发展史。 燧(sui)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伏羲(xi)氏捕鱼、驯养野兽(食物来源保证)→神农(炎帝)氏尝百草(中草药)→黄帝作灶,始有烹调→周秦时期是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豆腐、油、多样化的进口食品)。 1、我国最早的医书叫什么? 其有什么论述与现在营养学提倡的“平衡膳食”原则相一致? 2、世界上第一本 膳食治疗疾病的书叫什么?其作者是谁? 3、请举几个中国古代食疗的典型例子。 公元前400年至18世纪中期(即西方古典营养学发展的自然主义时期),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伯克拉底确信,健康只有通过适宜的饮食和卫生才能得到保障。他曾说“食物即药” ,这同祖国医学提出的“药食同源” 的说法相似。 无论东西方,只有在自然科学得到全面发展以后, 营养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 “现代营养科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国家,其理论和人才培养主要以生物学、化学和医学为基础,研究食物、营养素的功能及其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到20世纪中叶,欧洲和美国的政府对营养学家们的建议反应迅速,强调蛋白质、微量营养素、高营养素密度食物在改善居民营养方面的作用; 营养科学在改善公共卫生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儿童营养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政策和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提高了欧美国家几代人的健康状况。 人口素质的优势促使欧美的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1893年 提出“蛋白质”概念 1898年 提出“营养”名词 1912年 提出“维生素”概念 20世纪初 热量的测定及计算 1938年Rose 发现8种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维生素C、维生素A、核黄素与硫胺素的功能…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如果说人的生命历程是一首歌,那么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就是她离不开的旋律。 多少人梦寐以求长生不老,但都失败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够健康长寿。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自神农尝百草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对健康和延寿良方的苦苦追寻。 “民以食为天”“身以健得寿”。 “物可益人,亦可损人”就是先人们饮食观和健康观的朴素写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饮食的服用和调配; 我国有几千年灿烂的饮食文化,形成了“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以素食为主的膳食结构(黄帝内经·素问),这与现代营养学提倡蝗“平衡膳食”原则一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