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工痕12
工具痕迹学;; 工具痕迹学发展史
(一)国内
1.工痕的自发应用阶段:公元前450年至十二世纪
2.工痕的初步发展阶段:十二世纪 ——二十世纪中叶
(1)五代和凝、和檬父子《疑狱集》
(2)宋代郑克《折狱龟鉴》
(3)南宋宋慈《洗冤集录》律云:非手足者其余皆为他物,诸他物是铁鞭、斧头、木棒、石、瓦等。在“杀伤”一节“凡验被快利物伤死者,须看原着衣衫有无破伤处,隐对痕血点可验。”
(4)清代《祥刑古鉴》:工痕的“比合”
(5)48年冯文尧《刑事警察科学知识全书》
3.工痕的全面发展阶段:50年代至今
(二)国外;; 本课程主要内容:
1、工痕形成原理;
2、工痕的类型及特点;
3、利用工痕分析案情(作案手段、作案人人身特点及行为习惯等) ;
4、检验鉴定。;二、工具痕迹学研究的对象
(1)作用力
(2)工 具
结构→痕迹形态
功能→破坏方式
(3)承受客体(承痕体)
机械性能、反映性;; 第二节 工具痕迹
1.定义
犯罪嫌疑人持械破坏或侵害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引起的变形。
(1)与犯罪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2)塑变而非弹变(可见的)
(3)立体痕迹而非平面痕迹
(4)直接作用; 2.类型
(1)撬门压锁
(2)破窗挖洞
(3)持械破坏
(4)持械行凶
(5)其它;3、工具痕迹的特点
1.多发性(85%以上)
2.多变性(工具功能多,痕迹变化大)
3.立体性(三维)
4.特定性——检验的依据
5.稳定性(相对)——检验的依据
6.微量物质多
(1)分离物:构成工具的某一结构部位遗落在现场;
(2)附着物:被破坏客体表面物质被工具带走或工具上沾附的物质颗粒遗留在客体上。
另外具有易发现、易提取,不易破坏等特点;; 二、工痕在侦查工作中的作用
1.认定作案工具,提供诉讼证据
2.推断工具种类,突出侦查重点
3.分析痕迹形成,确定案件性质
4.根据痕迹反映,揭露伪造现场
5.利用工具痕迹,提供串案依据
6.根据行为技巧,判定嫌犯特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