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荔城区渠桥河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毕设论文
PAGE
PAGE 52
莆 田 市 荔 城 区
渠桥河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工 程 特 性 表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Km235.932流量(1)P=2%设计洪峰流量m3/s350(9+678-7+808)
153(7+808-4+500)
71(4+500-0+000)(2)P=3.33%洪峰流量m3/s312(9+678-7+808)
136(7+808-4+500)
63(4+500-0+000)(3)P=5%洪峰流量m3/s280(9+678-7+808)
122(7+808-4+500)
57(4+500-0+000)(4)P=10%洪峰流量m3/s228(9+678-7+808)
99(7+808-4+500)
47(4+500-0+000)二工程规模1防洪河道长度km5.952防洪堤长度km8.98其中:左岸防洪堤长度km6.32 右岸防洪堤长度km2.663水闸其中:金沙桥水闸座1 涵闸座14
工 程 特 性 表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三工程量1土方开挖m32土堤填筑m33M7.5浆砌块石m34干砌石m35河道清淤(包括滩地挖除)m3四主要工料量1人工工日2水泥T3块石m34砂m35碎石m36条石m3五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2经济净现值万元3经济内部效益率%六防洪效益防洪工程保护人口万人8.72保护面积Km27
1.综合说明
1.1 绪??
莆田城区渠桥河防洪工程所在地为莆田市规划新区,渠桥河位于城区南面,壶公山北麓,木兰溪南岸渠桥镇境内。该防洪工程保护区为莆笏公路以西,新度镇的锦墩、梧塘、溪东、郑坂、横山、沟口、渠桥、圳头以及镇政治经济中心的镇区。
在木兰溪下游防洪排洪工程未实施的情况下,木兰溪下游南北岸的南北洋平原是水害最为频繁发生地,因此洪水期水灾来临时,本区也未能幸免。渠桥河防洪能力未达二年一遇,防洪能力较差,即使在木兰溪下游防洪排涝工程实施的情况下,由于红山水闸直接泄洪到渠桥河,加上区间来洪,本区内又是渠道纵横,排水系统紊乱,一旦发生超两年一遇的洪水,就将造成洪涝灾害,给本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莆田城区面积也将迅速拓展,保护区的经济总量将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保障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城市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建设本防洪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荔城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该防洪工程的建设,于 年 月 日向省政府请示,要求将本工程列入省千公里城防工程建设计划。受荔城区水务局委托,我中心于 年 月 日开始进行该项工程初步设计工作。本工程初设工作是在木兰溪下游防洪及排涝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工程初设内容:渠桥河防洪工程,西起五府桥,东至圳头桥,长5.95km。
1.2 水文气象
莆田市荔城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少严寒,雨量充沛,4-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多年平均降水量700-1743mm,大面积暴雨有梅雨和台风雨两种类型,年径流系数在0.6-0.35之间,多年平均气温在16-20.2℃;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8.1m/s。
渠桥河工程没有实测流量资料,设计洪水根据暴雨统计参数及各河流流域特征值采用推理公式推求,求得渠桥河(在圳头桥址)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22m3/s。
1.3 工程地质
渠桥河堤长8.98km,堤基勘察采用机械钻探,野外地质测绘,现场及室内试验等方法,所揭示的地层岩性为:渠桥河堤基地层从上到下主要是:素填土、粉质粘土(Ⅰ)、淤泥、粉质粘土(Ⅱ)、泥质细中砂、含泥圆砾、坡残积粘性土。
表层耕植土不宜作为堤基持力层,素填土不宜作为石堤堤基持力层,但其表面清除30-50cm后,可作为土堤堤基持力层;淤泥、淤泥质粘土不宜直接作为堤基持力层,需进行处理;粘土层可作为堤基持力层,要注意冲刷和抗滑稳定等问题;泥质细中砂、砾卵石可作为堤基持力层,但也要考虑冲刷和抗滑稳定等问题。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堤防为4级建筑不需设防,水闸、排涝闸等建筑物要考虑设防。当地天然建材的储量和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
1.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本工程防洪标准采用二十年一遇,排涝设计根据《福建省城市排水排涝暂行规定》,采用水利部门农田排涝标准,即五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