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ppt

2017春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春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历 史;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士人地位上升,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汉代时期,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等思想,对儒学加以改造,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理学,经过朱熹、王阳明等人的发展,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 4.明清时期,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新课情境导入;学习目标诠解;重难透视;课前自主学习;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① 1.条件 (1)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政治和经济大变动。 (2)阶级基础:____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3)文化基础: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出现了__________。;2.概况 (1)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__________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 (2)百家争鸣: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意义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__________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② (1)思想核心:“仁”,即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2)政治思想 ①强调__________,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__________”。 (3)教育贡献: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 (1)思想主张; (2)历史影响 ①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②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__。;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春秋时期:老子…………③ ①哲学观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____”。 ②政治主张:提出“_________”,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③辩证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__________总在不停地运动,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战国时期:庄子 ①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看作是_______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等__________,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④ (1)代表:韩非子。 (2)主张:君主要__________;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3)评价: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_____________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小结?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课堂探究研析;1.表现 (1)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2)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3)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2.实质 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材料一反映的是孔子“仁”的思想,倡导以德治国,反对统治者任意刑杀。;材料二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反映了孟子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这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本意识。;材料三 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荀子·议兵》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子·大略》 思考:相对于孔孟“仁”“仁政”的思想,材料三中荀子的思想有何特点? [答案] 特点:荀子主张“德”“法”并用,恩威并施,其思想更多地吸收了法家思想。 ; 〔对点巩固1〕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墨家“尚贤”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