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常见挫折及其应对策略讲解
大学生常见挫折及其应对策略;挫折广泛存在于个人的生活之中,贯穿于人的一生,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大学生常见挫折及特点 ;(一)什么是挫折;1、挫折的产生;2、挫折的性质及其转化;3、挫折阀限和挫折承受力;4、挫折三要素;(1)挫折情境;动机冲突
A、双趋冲突(正冲突):两个目标都是个体所追求的,但不可能同时得到,这时人们往往处于矛盾的冲突心境。
B、双避冲突(负冲突):指个体同时遇到两个可能对个人具有威胁性的、不利的事件想躲避,但条件所限,只能避开一件,接受一件,从而产生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C、趋避冲突(正负冲突):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可能会满足某些需要,同时又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产生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矛盾心境。
d 、双重趋避冲突:指两个目标均有利弊,希望取两者利而避其弊。如某大四学生,成绩中上。系里拟推荐他免试攻读研究生,条件是毕业后留系任教至少七年。他既想读研深造,又怕自己考不上;既想得到免试上研的 机会,又不想做教师;既想本科毕业就去工作有收入,又怕这样失去了提高学历的机会。;(2)挫折认知; 伴随挫折认知,对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也可称为挫折感。
通常有两种情形:
(1)不同的人对同一挫折的感受不同
(2)同一个人对不同的挫折反应不同;5、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1、生活挫折
广义的生活挫折泛指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挫折;狭义的生活挫折主要是指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和不适应。挫折越大,对人的打击就越大。;2、学习挫折
指学习上产生各种困难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如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都面临着学习的重新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同学因不适应大学的学习而产生挫折感,如学习抓不着头绪,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会安排学习时间,不想学习、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有困难等。一些同学因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的理想目标而感到失落。
;3、交往挫折
(1)交往不顺表现在:想结交一些朋友,但不知道如何去结交;或者因性格内向、孤僻而无法和别人沟通;或者因自卑、胆小而不敢与别人交往;或者在交往中过分挑剔别人,感到找不到知音而陷入孤芳自赏境地。
(2)人际冲突是指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由于脾气不好、性格不良或缺乏同情心、责任心,凡事不会为别人着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等而容易与他人产生摩擦,发生;4、情感挫折
友情:误解、疏远、交不到知己等;
亲情:得不到亲人理解、失去亲人等;
恋情:最主要的情感挫折。表现为:失恋、单恋、多角恋。;5、择业挫折:
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阻力。 如一些学生开始时雄心勃勃,几经碰壁后竟是无奈至听天由命。一些在大学期间不好好读书,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更是悔之晚矣。寻找工作的不易,使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害怕毕业,畏惧走上社会。有条件的一些学生转而加入考研大军,被认为是“退而织网”的“缓兵”之计。
;6、社会认知挫折:
社会认知是指对社会的认识与评价。社会认知挫折是指由于对社会的评价与社会期望产生矛盾所导致的挫折;7.大学生自身的身心限制与需求冲突
(1)自豪与自卑的冲突
(2)独立与依赖的冲突
(3)自由与自律的冲突
(4)强烈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冲突;(三)大学生的挫折反应特点;2、理智性反应
人们受到挫折后,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在理智的控制下所做出的反应。能够及时调整,保持冷静,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挫折。; 3、个性的变化
挫折对个性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对挫折的适应情况,如果连续经历挫折,对挫折的消极反应得不到及时纠正;或者遭受特别重大挫折的情况。由于导致挫折的情境和条件相对稳定并长期持续,由此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挫折反应就会反复出现,这些反应方式就会逐渐固定下来,使受挫者形成了习惯和一些突出的个性特点。; ;2、消极的行为反应
(1)攻击
(2)倒退
(3)轻生
(4)固执
(5)反向
(6)逃避
(7)压抑
(9)冷漠
(10)文饰
(11)投射;二、挫折应对的策略与方式;(一)挫折防卫机制;(二)挫折防卫机制的合理运用;压抑
幻想
否定
退化;(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2、提高挫折承受力;3、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锻炼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1)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境: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种挫折或逆境时,不要害怕,不要退缩,而是把它作为磨砺自己意志,锻炼坚韧不拔精神的激励机制,培养自已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挫折承受力。
(2)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就是使自己经受一些磨难,或者自找苦吃,自寻麻烦,对自已进行意志力、耐受力的训练,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西方社会有一种专门为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青少年开设的“磨难教育”,即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让青少年在克服各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