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治学与教学.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求学、治学与教学

闲写集 《敬乐》#44, 2017, EE Dept, CityU of Hong Kong 求学、治学与教学 陈关荣 关于“求学、治学与教学”,其内容之丰富足以开一门课,或者出一本书。这里仅编写一 小品文,选择以不十分连贯的形式讲些小故事。写下的多是片言只语,意在漫谈议论,借 以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体会,谨提供参考性阅读。 这篇小品文的主题可以浓缩成一个字——“学”。从学生到学者,无非是通过学习积累学 识进而去做学问。做学生时,固然要学而不厌;当学者后,仍当笔耕不辍,还应诲人不倦。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因此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下面就“求学”、“治学”和“教学”三个??面来分别谈论,主要缓引中国古代学人例子, 间中提及少许个人经历,并穿插几个外国人物故事,借此说明古今中外,“学”的道理都 是相通的。 求学 求学路漫漫,探索无尽头 求学之路漫漫,正如屈原(前 340-前 278 年)在《离骚》中所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行文平白,其意自明。这句话勉励了许多后人,在求学的路上不可遇 难却步、半途而废。对于每个学子学人,这句话都可以是立志励志之座右铭。 天道酬勤 学习,首先当然要用功。“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意指上天是奖励勤奋的,一个人作出的 努力不会白费。 当然,中国学生一般都很用功。中国历史上出身贫苦生活艰难但通过自己用功读书而最后 有所成就的例子很多。 孔子(前 551―前 479 年)三岁丧父,跟母亲过清贫生活,但自幼勤读。他十七岁时母亲 去世,没钱继续读书,便去看菜园放牛羊,但始终不忘学习,而且虚心向他人求教,三十 岁时还去学琴问礼,后来成为至圣先师。《论语》记述,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闲写集 《敬乐》#44, 2017, EE Dept, CityU of Hong Kong 两千年来中国父母用以教育和激励小孩用功读书的故事,最多引用的是“悬樑刺股”、“ 囊 萤映雪”和“凿壁偷光”。 “悬樑刺股”涉及两个人物、两个故事。“悬樑”说的是东汉时期的孙敬(生卒年份不 详)。《汉书》中记述:“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樑。后为 当世大儒。”而“刺股”是说战国时期的苏秦(生年不详—前 284 年)。据《战国策?秦策 一》说,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史记?苏秦传》有描述,苏秦刺股苦读,成 为一个著名的纵横家,也就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职业说客。说客们常常以讲述历史故 事的形式为诸侯提供指导,在辩论中发挥辩词技巧去驳倒对方。苏秦曾以精彩辞令劝说六 国国君联合,后世传为美谈。 “囊萤映雪”也有两个人物、两个故事。“囊萤”,据《晋书?车胤传》说是东晋时期的车 胤(约 333—401 年),小时家贫,连灯油都买不起,晚上常常抓一些萤火虫装在小布袋里, 借光读书,后来成为辅国大将军。“映雪”,据《初学记?宋齐语》说是东晋时期的孙康 (生卒年份不详),他家贫无灯,借雪光读书,后来成为大学者,任职御史大夫。 “凿壁偷光”讲的是西汉匡衡(生卒年份不详)。据《西京杂记》记载,其“父世农夫, 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他后来成为经学家,官至丞相。 当然,不是说当了大官才算有出息。这些故事的正确理解是用功读书然后学有所成,进而 学有所为。 知青求学 像当年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一样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