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三语文.docVIP

昆山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三语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山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三语文

PAGE  PAGE 7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纸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qiè ▲ 意 ②隔mó ▲  ③一ch6u ▲ 莫展 ④登峰造jí ▲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秋天的山色,没了夏时的黛青浓绿,变得班斓,变得多彩。绿叶渐渐少去,有的调落,有的枯萎,也有的一如即往地保持着绿意。火红的枫叶,被这秋的绚烂感染,燃烧着生命的激情,绽放着青春的色采。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关关雎鸠, ▲ 。窈窕淑女, ▲ 。(《诗经关雎》) ② ▲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③寡助之至, ▲ 。多助之至, ▲ 。(《孟子》) ④羌笛何须怨杨柳, ▲ 。(王之涣《 ▲ 》) ⑤笛中闻折柳, ▲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⑥衣带渐宽终不悔, ▲ 。(柳永《凤栖梧》) ⑦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醉翁亭记》) ⑧竹外桃花三两枝,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阅读《格列佛游记》,完成下面的问题。(4分) ①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自由,格列佛用什么办法来讨好小人国的臣民们? ②在语言学校里,教授们就如何改进本国语言提出了怎样的计划?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史铁生散文的四个特点。(4分) 翻开史铁生的散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他那平实的文字所吸引,更会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真情所打动。哲理一词似乎是神秘的深奥的,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史铁生用他的笔在平实的叙述中向人们阐述了人生的哲理。画家会用浓重的色调和奇特的视觉构图抒发悲怆情感,而史铁生却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描述他的特殊经历。其作品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充满悲怆,这悲怆弥漫在整篇作品中。 第二部分 (44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2分) A. 猛浪若奔 B. 急湍甚箭 虽乘奔御风(《三峡》) 素湍绿潭(《三峡》) C. 猿则百叫无绝 D. 窥谷忘反 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反归取之(《郑人买履》) 7.下列句子中哪一项加点字的用法没有变化?(2分)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C.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D.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8.作者写山突出了它的高陡、险峻之后,为什么又以几个特写镜头,分写了群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和山猿?(2分) 9.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生发了怎样的感慨?你怎样理解作者这份内心的独特感受?(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 ②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几段文字,完成第11-13题。 ①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呜。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②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③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