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栀子的利用
课 程 考 核 论 文
学生姓名: 陈力 学 号:
学 院: 林学院
专业年级: 10级 林学(经济林)
题 目: 栀子的开发利用现状
课程名称: 野生植物开发利用
指导教师: 王承南 老师
2013 年 4 月
栀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
摘要: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又名黄栀子、红栀子、山栀子,原产中国,用途十分广泛。作为乔灌混交林理想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可进行栅状或带状栽植,营造生物篱埂,既可迅速成林形成生物防火、防病虫害林带,又能达到缓流固坡、保持水土的目的;果实入药具消炎,解热,止血之功效;提取色素,广泛用于制药工业、印染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食用色素;花含芳香油,可提取芳香浸膏,用于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的调合剂。本文在栀子的应用前景的基础之上,对栀子的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园林应用、色素提取、药用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现有的利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栀子 利用现状 问题 措施
栀子为常绿灌木,树形常为圆球状或伞状。叶对生或三叶轮生, 椭圆、深绿色, 花生顶端或叶腋, 单生或双生, 个大、白色、两性、花萼绿色,具浓香, 浆果倒卵形,成熟时色红黄, 种子多。栀子喜光, 怕严寒, 要求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深厚。在 20-25℃最为适宜, - 5℃以上可以安全越冬, 10℃以上叶鞘开始萌动, 30℃以上生长受抑。4月中旬孕蕾, 5 月上旬至 6 月初开花, 5 月中旬盛花期, 6-10月果实渐大, 10 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栀子为岳阳市市花,岳阳主要以黄栀子、大花栀子、小花栀子、斑叶栀子四个品种为主[1]。
1、栀子的栽培及育种
栀子为常绿灌木,其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丘陵、岗地均可种植,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良好,但立地条件对栀子的生长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土层深厚,栀子营养生长旺盛,则栀子产量较高。因此,应选择地势较平缓、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水肥足、土壤pH值在4.0-6.5之间的地段栽植,的地段造林。
林分中栀子树形有园头形和自然开心形2种,园头形树形枝条分布紧凑,树高在1.5 m左右,开心形树形树体高大,树高可达3.0 m左右,枝条粗壮。3月下旬开始萌发新枝,部分老叶脱落,4月下旬-5月上旬现蕾,5月中旬-6月上旬为开花盛期;7-9月枝条生长旺盛,8-10月果实逐渐膨大,10月中旬果实逐渐成熟,果色呈黄色或橙黄色。栀子扦插苗第2年可开花结实,播种苗第4年可开花结实,以后结果量逐年增加,生产寿命达20-25 年。不同栽植密度对栀子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据邓先珍等(2006年)的研究表明中等肥力的立地条件,通常以1.0 m×1.2 m或1.0 m×1.5 m的栽植密度为宜[3、15]
虽然繁殖栀子花的方法有多种,但家庭盆栽最简便快捷的是漂浮的水插法。首先找泡沫板一块,并往上打孔,将栀子花当年半熟枝剪下,插入泡沫板的孔中,然后将泡沫板放入装满水的桶中,将桶放在既能让漂板穗条遮阴,又能让阳光照射水桶的环境,将水温控制在18℃-25℃之间,栀子花一星期即能长出3厘米以上的根。此方法扦插栀子花,成活率为100%。
2、病虫害防治
2.1 栀子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栀子的主要病害有:有炭疽病、褐斑病、黄化病、煤污病等。 在室内,病害全年都可能发生,严重时植株落叶、落果或枯死。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发生期施用多茵灵、退菌特等可有效地防治病害。
2.1.1 炭疽病
病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始从叶尖或叶缘上开始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呈褐色,造成枝枯或整株枯死,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植株发病尤重。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胶孢炭疽真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以菌丝体潜伏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气温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一般4~10月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②发病前喷施1 %波尔多液,保护植株不受侵染;发病初期可用硫酸亚铁 (黑矾) 30~50 倍液浇灌根际土壤,也可用 0.1 %~0.2 %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发病期间可喷施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
2.1.2 褐斑病
病害症状:主要发生在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多从叶尖和叶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课标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新题提升训练第十一讲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含13真题,含详解.doc
- 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曲线运动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课时作业.doc
- 新课标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第3讲课时作业.doc
- 新课标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曲线运动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2生产劳动与经营.doc
- 新课标2016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阶段训练1经济生活.doc
- 新课标2016年高三地理寒假作业必修1-3.doc
- 新课标2016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4必修3.doc
- 新课标2016年高二政治寒假作业10《文化生活》.doc
- 新课标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组合滚动训练10.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