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礼仪文化(上)
中外礼仪文化 ; 课程简介;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主要参考书; 第一章 中外礼仪文化概述; 第一节 中国礼仪文化发展概述 ;;;;二 、周公制礼与春秋战国时期人文礼仪的形成 ;(一)周公制礼与周代礼仪制度;;;(二)孔子与儒家礼仪文化
春秋末年,周礼日失其序,“天下无道”,孔子晚年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删修,包括《周礼》和《仪礼》。;孔子的礼仪思想:;;;;;孟子的礼仪思想:;;;荀子的礼仪思想:;;;(三)儒家经典“三礼”与“五礼”之仪则
1、“三礼”界说
《周礼》、《仪礼》和《礼记》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文明史上三部礼仪学名著。;《周礼》:;;《仪礼》:;《礼记》:;2、“五礼”概述
中国古代五种最为主要的礼仪规范和礼节:
(1)吉礼:
祭祀天神(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风师、雨师);
祭祀地祗(社稷、五帝、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
祭祀人鬼(先王先祖);(2)凶礼:;(3)军礼:;(4)宾礼:邦国接待宾客之礼
诸侯见天子:春见曰朝(商议一年的施政大事)
夏见曰宗(商谈治理天下的谋略,决定去取)
秋见曰觐(jin 去声)(排列比次各个邦国治政的功绩)
冬见曰遇(协商统一各自对治政的谋略)
会(周天子有征讨大事时,一方诸侯临时朝见天子,协助天子商讨征伐大事,向四方发布政令)
同(天下四方诸侯朝见王者,王者发布治政纲领)
问(远近诸侯不定期地派遣卿下大夫级使臣向王者问安)
视(远近诸侯每隔三年派遣卿一级使臣向王者问安);(5)嘉礼: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每逢嘉庆相欢之时就举行。;;三、秦汉以后礼仪的演变发展;东汉历史学家班昭:(约公元49年---120年)名姬,字惠班。;;;;;(三)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李觏(gou去声):(1009-1059)北宋思想 家,反对道家不许谈“利”、“欲”的道德观念。
《礼论》认为礼、乐、刑(法律)、政(行政)、仁、义、智、信,皆为礼。;;;四、中国古代的“成人”之礼 ;;;;
主人用醴酒酬谢正宾,“一献之礼”:
献——主人向宾敬酒
酢——宾用酒回敬主人
酬——主人先自饮,然后斟酒再敬主人
主人用五匹帛和两张鹿皮、盛有牲肉的礼俎赠送到正宾家中。
西汉王朝十分中帝王的冠礼,普天同庆,到汉昭帝时还专门撰写了冠辞,与臣下的冠礼相区别。东汉时肃宗亲临臣子马钜冠礼。;;;;五、中国古代的婚礼;;;;(二) 先秦士的婚礼仪式
1、议婚:一般在早晨,到女方父庙举行以下五个仪节:
(1)纳采——采择、选择。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得到允诺后派使者到女家致辞,送雁。雁属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雁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2)问名——询问女子母亲的姓氏,了解对方的血缘关系,以避免同性婚配。同姓不婚成为周代社会的婚姻法则。;;;; 父亲在新郎出发迎亲之前也要教导新郎勉励新娘恭敬从事,嗣续先妣(祖母和祖母以上的女性祖先)的美德,自己的言行也要有常法(常理)。
新郎乘坐漆车,随行着分乘两辆副车,从役们手持烛炬,在马前开道照明。
;;;;;3、成婚
(1)共进第一餐馔食
侍者交替为新郎、新娘浇水洗手,赞礼者为新人安排好新婚第一餐馔食:
新郎、新娘“供牢而食”(牢:俎或俎中的食物)
“合卺(jin 上声)而饮” (卺:把瓠剖成两个瓢,夫妻各执一片而饮)
新郎、新娘“供牢而食” 、“合卺(jin 上声)而饮”体现夫妻一体,彼此亲爱之意思。;;;;有关习俗:
(1)“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 曾子问》)
从汉代起,到唐代,婚礼就大肆铺张。
(2)穿着方面:新郎穿爵弁服(戴赤而微黑的帽),下着镶有黑边的(丝旁)熏色裳(浅红色);新娘头戴发饰,没有盖头(宋代才出现,一般是请男家一位福寿双全的女亲,用秤杆或纺梭挑起新娘的盖头,后来变为新郎亲人掀起盖头),身穿镶黑边的纯玄色衣裳。两人乘坐的车也是黑色的。;;六、中国古代相见礼 ;;;;;(二)士见大夫
士见大夫,大夫不必到门外迎接,只需在士进们后行一拜之礼即可。士告辞时,大夫以再拜之礼送别,不必送到大门口。
士向大夫献挚大夫三次 “辞挚”,仍不能收礼物。
如果来宾曾在大夫家做过家臣,那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