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10 —
— PAGE 9 —
未经允许 请勿引用
经济预测分析
第 10 期
国家信息中心 2014年3月25日
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内容摘要: 2013年下半年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是外汇占款低增长情况下,中央银行“降杠杆”、强化流动性管理和商业银行“加杠杆”、对流动性管理消极懈怠相互冲突的结果。我国外汇形势进入新阶段、存款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和各经济部门需要“降杠杆”三大趋势性因素将使银行体系流动性长期承压。一旦短期和临时性因素与长期压力产生叠加,货币市场利率快速上升的“阵痛”就会出现。金融调控要从流动性供给和需求方面加强调节和引导,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2013年下半年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紧张,银行间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上移。今年春节过后,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状况好转,市场利率回落,但不能就此乐观推断银行体系已告别“钱荒”。本轮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紧张是外汇占款低增长情况下,中央银行“降杠杆”、强化流动性管理和商业银行“加杠杆”、对流动性管理消极懈怠相互冲突的结果。在外汇占款增长出现趋势性变化、存款利率市场化自下而上加快推进以及各经济部门需要“降杠杆”的大背景下,未来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局面仍有可能重演。
一、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的主要原因及内在机理
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主要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受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最终体现在货币市场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回购利率)的波动上。需求因素可进一步分为法定准备金需求和超额准备金需求,前者来自于中央银行设定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求,后者是商业银行为满足支付清算等需要而自愿持有的。
供给的因素可进一步分为自发性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自发性因素包括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发行(流通中现金)”、“外汇”和“政府存款(财政存款)”等项目的变化,取决于外汇资金流入所伴随的结售汇行为以及公众或政府的支付行为;货币政策因素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直接控制流动性供给。自发性因素中,“流通中现金”和“财政存款”与银行体系流动性呈反方向变化。央行购汇带来的“外汇”资产增加和外汇占款投放则与银行体系流动性呈同向变化。由于我国执行严格的财政预算计划,居民和企业支付习惯稳定,年度间 “财政存款”与“流通中现金”变化非常小,规模很稳定,但在同一年内,月度间波动较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临时性特征。
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商业银行控制
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货币市场利率)
流动性供需对比
流动性需求
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
中央银行控制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等
流动性供给
货币政策因素
企业与公众的现金需求
流通中现金
外汇占款
热钱、FDI与贸易顺差
自发性因素
财政收支
财政存款
1.外汇占款结束高增长使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更加依赖央行的管理
在“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下,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我国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大量购入外汇,使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的“外汇”规模上升,同时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2001年下半年以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外汇”余额同比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2003-2008年为30%~50%的高增长,2009年至2011年前三季度稳定在15%~20%的中速水平,2011年四季度以来持续低增长。
央行“外汇”资产高增长期间,外汇占款成为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的主渠道,致使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过剩”,央行不得不通过持续发行票据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进行“对冲”。目前外汇占款已由高增长变为低增长,给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机制带来两方面变化:一是流动性状况发生根本性改变,由“过剩”变为“有限宽松”,甚至“短缺”;二是流动性状况更加依赖央行的管理,货币市场利率对央行意图的反应更为敏感。
2.央行强化流动性管理推动银行体系流动性供应偏紧
外汇占款增长变化带来的流动性供给格局改变使央行作为银行体系流动性“边际供应者”的地位强化、提升,也使央行流动性调节的主动性增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更具有决定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管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两大主要手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会直接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的影响较为剧烈。历史来看,在2007~2008年、2010~2011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出现密集上调的两个时期,货币市场利率均出现大幅上升。
2000年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在2006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2010年至2011年和2013年下半年先后出现三轮持续大幅上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是前两轮市场利率大幅飙升(见下图)的主要原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