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做人的再教育—朱康有.pptVIP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做人的再教育—朱康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做人的再教育—朱康有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与“做人”的再教育 ; “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没有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赵朴初、冰心、夏衍、启功等; “确信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对于思考和消解当今世界个人至上、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以及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幸福,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许嘉璐、季羡林、杨振宁、任继愈、王蒙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自性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的。         ——蒋 庆;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儒学;;儒;儒;儒;儒; ;儒;儒;儒;佛;佛;佛; 四圣谛:苦、集、灭、道;(三)道家;道;道;道;道;道;道; ;唐君毅、牟宗三等人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站在宋明心学的立场上提出:“中国学术思想之核心”、“中国文化之神髓”是“心性之学”。; “文革”结束后,张岱年在许多文章中反复说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四)大同理想,止于至善。 ; 金岳霖指出,对于中国的哲学家,“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连续地、一贯地保持无我的纯粹经验,使他能够与宇宙合一。……他更不是尘封的陈腐的哲学家,关在书房里,坐在靠椅中,处于人生之外。对于他,哲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人类知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3.真善合一;(二)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目标与方法; 工夫 本体 适用 内圣 外王 圣人 ;   李二曲:有真本体,乃有真工夫;       有真工夫,乃为真本体。 ;2.目标:达到理想人格;;; 第三步则为应用本体,以本体作指导,配合知识等外在条件,完成儒家经纶参赞的外王事业;; 最后再进一步超越生死,达到“无生无死”的宗教人生境界。; 罗近溪形容:“灵光爆破,粉碎虚空……浑作个圆团团、光灿灿的东西,描不成、写不就……性命的根源……” ; 近代高僧虚云法师的年谱中载其见道时亦有“忽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澈”的实境。;李二曲 ; 虚若太空,明若秋月,寂若夜半,定若山岳,则几矣,然亦就景言景耳。若著于景,则必认识神为本面,障缘益甚,本觉益昧。 ; 心性本体有八大特征:空虚性;光明性;寂定性;超时空性;超认识性;至善性;可实证性;统摄性。 ; 空虚性。“虚若太空”、“心如太虚”、“心体本虚”、“空洞无物”等空洞虚豁、无形质且无穷大的特性。 ; 光明性。用“日”、“月”以及“明镜”、“大圆镜”、“朗鉴”等比拟,似在说本体之形态。由此我们还能理解王阳明“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诗句的内涵。朱子释《大学》“明德”为“虚灵不昧之本体”;象山常说“此理至明”。阳明有“昭灵不昧之本体” ,点出光明之义。能呈露光明的强度,可描摹为“昼夜昭莹如大圆镜”。; 超时空性。 “塞天地,贯古今,无须臾之或息”,“微尘六合,瞬息千古”,“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周流六虚,自然不受时空限制了。高景逸说“心如太虚,本无生死”,说明常住此“虚静光明”的本体界,也解除了生死问题的困扰。这大概就是理学家讲的超现实人生境界了。; 至善性。善到极处,扩展到一切范围,此时没有恶了,便是“至善”。这种情况只有在处于本体状态时才能发生。这也是孟子性善论唯一的形而上依据。一旦获致心性本体后,为善即变成一种无心无为的过程,否则“有意为善,虽善亦私”。亦可说,这是一种大善行、大善德、大胸怀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所为皆善但不自以为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级境界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