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文言复习212年中考文言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中考文言复习212年中考文言复习

PAGE  PAGE 10 2012年中考文言文复习 南平市教研室 张容秀 一、研读课标及市纲要求 1.命题依据原则及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2条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依据课标的要求,2012年《南平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与指导》中对文言部分考查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在考查记诵,考查理解文章大意,不应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选自课内”(七-九年级) 2.考查要点:  = 1 \* GB3 ① 掌握课文中关键实词的含义,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熟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牢记古今词义的不同;  = 2 \* GB3 ② 顺畅地朗读,句中语意停顿正确;  = 3 \* GB3 ③ 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 4 \* GB3 ④ 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 5 \* GB3 ⑤ 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写法的主要特点。 3.考查题型:选择题和阅读理解题 二、合理巧妙安排复习 1.复习策略: (1)、分类整理法:文言文知识点主要有文言词语、句式、句读、句子翻译、文意理解。词语包括重要关键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句式涉及文言常用句式和特殊句式,句子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语意思直译或意译连串成句。文意理解是在能翻译理解文言课文的基础上或筛选文中相关语句来回答,或概括内容,或分析人物,或概括主旨。 根据以上知识点,我们可以分类整理。例如:在整理通假字时,就是将所学古文中的通假字全都挑选出来,制一个《通假字表》,将每个通假字的出处、所通字、通假义都明确化,这样在复习到通假字的知识时,只要将系统化、条理化的《通假字表》搞懂就行了。其他的知识点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归类复习。 (2)积累巩固法 :反复积累掌握《中考专辑》第一轮复习的专题四和专题五,或是整理出的“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表”、“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表”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表”。 (3)综合训练法:在积累和掌握文言词义和句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中考专辑》、《考试说明》、模拟卷相关练习。老师一定得认真评讲,学生要求用红笔订正,并安排时间让学生再次巩固掌握做错内容。 2.复习过程: 第一轮复习:紧扣书本、逐篇过关、狠抓落实、重在积累。 参考材料:《2012中考专辑》第一轮复习的专题四、专题五 对28篇文言讲读课文和17篇自读课文做到三步走: 1、出一份提纲(2012中考专辑已整理):概括出每课的实词翻译(包括常见重点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重点语句翻译,课文重点内容分析。老师在课堂上结合提纲、书本进行复习。 2、每一册出一份文言测试卷:检测学生文言的掌握情况。 3、讲评试卷:补缺补漏。 (这轮复习所花的时间最多,要在4月1日前完成。并一定要狠抓落实。) 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精讲精练、提升能力、重在训练。 参考材料:1. 《2012中考专辑》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 2. 《2012年南平市考试说明与指导》的“文言文阅读”专题。 (这轮复习4月25日前要完成。) 3、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缺补漏、巩固提高。 参考材料:1.市纲配套的三份模拟卷 2.《中考演练与冲刺》的六份模拟卷 3.《中考专辑》的十份模拟卷 (这轮复习5月25日前要完成。) 三、考点 考点一:文言实词:要求掌握的词,一般为常见重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①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②区分部分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 文言实词: 1.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代替的字叫通假字。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如:“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中的“坐”通“座”。 (2)通假字的种类 同音通假 :例:“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双声通假: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亡”通“无”,没有) 迭韵通假:“小惠未徧”(“徧”通“遍”, 遍及), 同形通假: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相同的字符。如:“公输盘不说”(“说”通“悦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