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中国的农业 练习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一、选择题
图1为我国某一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河流中,发源于该区域的是
A.塔里木河 B.雅鲁藏布江 C.淮河 D.长江
2.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该省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A.种植柑橘、荔枝等为主的林业 B.种植水稻为主的耕作业
C.饲养猪、鸡、鸭为的畜牧业 D.放养羊、马、牛为主的畜牧业
下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4.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读右图,完成5~6题:
5.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
A.天然橡胶?B.棉花? C.茶叶? D.甜菜
6.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右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及水系分布。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最早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等值线在②处明显向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洋流
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 积温”图,完成7~8题7.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A.东高西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北高南低?????????? D.南北高,中间低
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11~12题。
11. 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 B.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D.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12. 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大力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13~14题。
1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2。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5~16题。
15.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1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17.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南疆的长绒棉种植——热量 B.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市场
C.河西走廊的棉粮种植——土壤 D.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业——热量
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某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加工番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近90%,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据此回答18~19题。
18.番茄加工产业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外向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 )
①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 ②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 ③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 ④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 ⑤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