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事偵查階段供述證據的取得.doc
PAGE
PAGE 18
偵查階段供述證據保全的法理探討
—以刑訴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二第二項為中心
林裕順?中央警察大學刑事系副教授
前言
壹、偵查階段供述證據保全之法律規範
一、供述與非供述之證據分類
二、偵查階段供述證據保全的規範類型
1、司法警察之「詢問」
2、檢察官之「訊問」
3、犯罪嫌疑人、證人等之「對質」
4、小結
貳、偵訊場景與緘默權保障
一、犯罪嫌疑人的偵訊場景
1、人身自由限制的要件
2、偵訊場景—偵訊者與供述者近身對抗
二、緘默權之本質與機制目的
1、緘默權的本質—偵訊(權力)對於緘默(權利)的退讓
2、緘默權保障於刑訴程序之機制意義
參、犯罪嫌疑人供述證據保全之「告知」
一、我國偵查階段權利「告知」的意義
二、偵查階段緘默權「告知」的重要性
肆、「非」犯罪嫌疑人供述證據保全之檢討
一、檢察官得課以證人義務之不當
1、課以證人義務屬強制處分
2、檢察官職權不適課以證人義務
3、偵查階段不適證人詰問程序
4、檢察官課以證人義務不符正當法律程序
二、非犯罪嫌疑人供述證據保全的可能規範模式
伍、結論
關鍵詞:緘默權、權利告知、供述證據、偵訊(詢問、訊問)、證人
論文摘要:
刑訴法為保障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任意性,有關自白(不利陳述)證據能力於傳統自白法則外,另訂第一百五十八條之二條文規範。換言之,犯罪嫌疑人因拘捕到場而人身自由受限制,原則上只要司法警察等偵訊人員取得供述前,未告知緘默權或委任律師權,相關自白即不能作為法院認定事實的證據。然本條文雖突顯權利告知之重要性,訂定相關規範要件,惟立法源由法理說明未盡明確。因此,本文藉由緘默權保障的機制意義,嘗試補足緘默權、辯護權告知的法理論據。同時,本文認為偵查階段供述證據的保全手段,無論司法警察的「詢問」或檢察官之「訊問」應同屬任意處分。並且,為落實偵訊乃任意處分,嘗試提出相關修法建議。 前言:
犯罪,乃社會群體中人類之行為,並在人與物留下殘跡。故偵查機關追訴犯罪,蒐集證據對象不外乎藉由「人」與「物」庭山英雄「証拠収集活動の限界-証拠収集はどこまで許されるか」鈴木茂嗣?松尾浩也『刑事訴訟法を学ぶ』(有斐閣1993)166頁。
。換言之,偵查機關蒐集保全證據之方法,可分為對人之處分與對物之處分。再者,實施對人之處分以取得證據資料,又細分「供述證據」,與「非供述證據」黃東熊、吳景芳『刑事訴訟法論(上)』修訂六版第175頁。
。其中,供述證據若源於犯罪嫌疑人自述者,即為「自白」。供述證據若取自犯罪嫌疑人以外之人,如目擊者、被害人等供述者,我國現行司法實務一般泛稱「證言」。
我國對於偵查機關取得自白或證言的刑事訴訟法規範,並非一次到位而是隨著時代演進多次增修,以致條文規定散見不同章節。例如:刑事訴訟法七十一年擴充辯護機制至偵查階段(第二十七條等)、八十六年落實緘默權保障(第九十五條等),八十九年明確界定辯護人偵訊在場的功能(第二百四十五條二項)、九十一年調整檢察官定位強化當事人進行之刑事訴訟架構(第一百六十三條等)、九十二年大幅度更動證據法條文「採行嚴謹證據法則」,增訂有關自白或不利陳述證據禁止規範(第一百五十八條之二),以及證人(或鑑定人)證言證據能力的限制(一百五十八條之三)等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偵查機關取得供述證據的遊戲規則。
然而,為確保被告、犯罪嫌疑人供述任意性,我國增訂第一百五十八條之二的條文規範,因有別於一般實定法傳統之「自白法則」機制(第一百五十六條),似乎值得特別關注。其中,該條第一項前段:「違背第九十三條之一第二項‥,所取得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自白或其他不利陳述不得作為證據。」及第二項:「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詢問受拘提、逮捕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時,違反第九十五條第二款、第三款之規定者,準用前項規定。」亦即,犯罪嫌疑人(不包括被害或目擊等關係人)因拘捕到場或留置(不含自行到案)而人身自由受限制,原則上只要司法警察等偵訊人員(不含檢察官)取得供述前,未告知緘默權或委任律師權(不包括罪名或有利證據調查),相關自白或不利陳述即不具證據能力,不能作為法院認定事實的依據。
因此,我國相對國外法制因一百五十八條之二第二項的規範訂定,更突顯偵訊過程緘默權等「權利告知」的重要性。惟檢視該條增訂理由說明,似未能釐清立法者於條文中,限定供述者為「犯嫌」、設定偵訊人身份為「司法警察」,以及到場理由僅止「拘捕」等等法律要件的說理論據 參一百五十八條之二增訂理由,僅稱:「(因)違背程序正義,不具合法性、正當性,所取得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自白及其他不利陳述,原則上不應賦予證據能力,不得作為證據」。五南,『刑事訴訟92年修訂資料彙編』(2003.8),第70頁。
?故本文除整理說明偵查階段供述證據保全之法律規定外,並從比較法觀點參考美、日現行法制,確認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7系列8路2盘PSE-NVRTC-NR1008M7-P2.doc
- 光學薄膜厚度分布.doc
- MainMemoryandBackingStore主贮存器及後备贮存器.doc
- MATLABR2006a基础教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电子信息工程系第4章.ppt
- 全国2013年4月自考计算机软件基础(二)试题.doc
- 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主要数据公报.doc
- matlab简介-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教学平台.doc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首页.doc
- MB981U3N-1SA具备IDE功能硬盘抽取盒简介-ICYDOCK硬碟专属.doc
- MC68HC908GP32开发工具包使用指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