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米的认识》总评课《千的认识》总评课
积跬步以至“千米”
——《千米的认识》总评课
《千米的认识》是沪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后,要认识的又一个长度单位。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时间、重量、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的教学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也是为学生后继数学学习的需要。
众所周知,计量单位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一直是“难啃的骨头”。而大计量单位的教学更是为许多老师不愿展示的“风景”。在这节课的研究过程中,时常听到“这节课很难上……”,“这个很难说清楚……”的声音,甚至得到“这节课的难度应该属于最高级,用英语的话加‘est’也不为过……”的评价。“千米的认识”究其之难,首先难在“虚”,“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看不见摸不着又难以测量,难以通过具体形象的模型感知体验,难以形成鲜明直观的表象;其次难在“远”,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已有经验之上,而千米这个单位看似在生活中常见,但是它与学生已学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单从数量上就相去甚远,对于学生已有的长度认知经验“千米”更像是空中楼阁。
在千米单位教学中,学生建立千米的实际量感是难点。如何让“千米”离得更近,变得更实?教师紧紧围绕“认识千米”——构建1千米的表象,通过直观感知与间接估测,寻找参照物、丰富的活动体验、一定量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千米”、构建“千米”,了解“千米”,一步一步“走出”千米。
第一步:直接架起间接,初成千米的表象
在许多学生的头脑中,计量单位就像是一团纠结缠绕的毛线球,找不到头绪。以致会出现“小丁丁家的后院面积50(平方千米)”、“小胖的书包重3(吨)”这样“匪夷所思”的答案。说明学生对于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是相当模糊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对其实际意义的感知是最重要的,通常老师会出示具体的模型,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体验活动来强化量感的形成。但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单位,没有具体的实物模型可提供,所以教师在学生已有的长度经验的量感上,从新旧单位的数量关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千米”的量,拉近千米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距离。
“你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学生从回忆旧知“毫米、厘米、分米、米”引出“千米”,初步形成“千米是长度单位”的概念。接着“比划这些单位长度”让学生立即反应出对这些单位长度的量感,“笔尖的长度、指甲盖的长度、1拃的长度和双臂展开的长度”使之更具体形象,当学生回答“1千米比不出来,要找同学帮忙”的时候,教师请10位同学上前,出示了一个“10米”的模型,学生以这一模型为标准,得出“100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和“1千米有1000个米”的结论。对于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乃至10米,学生都是通过身上的“尺”直接感知的,通过对这些具体形象的长度延展想像,建立起1千米与10米、1米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接驳至1千米,间接形成千米的表象,向千米迈近了一步。
“大家评”的声音——
比较欣赏的环节是王老师的引入部分,老师请同学上来演示10米的长度。学生通过对10米的长度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就能对1000米的长度有一个大概的猜测和感知。 ——任雅凤
一开始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在学习千米时,也是通过学校的运动场的周长等生活材料来建立千米的概念的。
——陆珏卉
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陈莉
第二步:共性架起个性,构建千米的标准
表象不稳定,是变换的,流动的,表象不鲜明,是比较模糊的、暗淡的。当实物离开眼前,脑中的印象会逐渐谈忘,当再忆时因没有参照标准而偏离实际的概念。因此,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1千米的表象,必需构建一个千米的参照标准。
对于1千米的参照标准是否必要统一,课前教师也有一定的思考。在参照物的选取上,教师选择了两类参照物:一类是共性的——老师提供的,普遍认知的参照标准;另一类则是个性的——每个学生自己最熟悉的、最容易感知的参照物。
教师提供的共性参照标准有“200米跑道,1千米相当于这样的几圈”、“2米长的短绳,几根这样的短绳可以连接成1千米”、“50米跑道,1千米相当于这样的几条”、“学校大厅高约5米,1千米相当于几个大厅相叠加”等,这些标准都是统一的,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也是固定的,即()个()米就是1千米,学生在建立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宣传金融知识,传递社会情”活动方案“宣传金融知识,传递社会温情”活动方案.doc
- “八说”说课评价表“八说说课评价表.doc
- “工院杯”篮球赛 竞赛规“工院杯”篮球赛 竞赛规程.doc
-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技作品竞赛申报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doc
-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十单测试题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十单元测试题.doc
- “挑战杯”科创立项申请书挑战杯”科创立项申请书.doc
- “网络布线”赛项规程“网布线”赛项规程.doc
- 新目标八年级下 uni6 公开写作课教案新目标八年级下 unit6 公开写作课教案.doc
- 新知识培训教案新知识培教案.doc
- “等腰三角形”中考试题分汇编(含答案) 2“等腰三角形”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2.doc
- 新视野大学英语习题1新野大学英语习题1.doc
- 新视野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料.quiz123新视野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资料.quiz123.doc
- 《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 新视野大学英语期中测试est for unit6 and unit7新视野大学英语期中测试Test for unit6 and unit7.doc
-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第二版第一册完整答案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第一册完整答案.doc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读教程_词汇练习+答案+补充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读写教程_词汇练习+答案+补充.doc
-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第三版1 until test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版1 until test.doc
- 《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热能》.doc
- 《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_201311《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201311.doc
- 新视野研究生英语第七单课文翻译新视野研究生英语第七单元课文翻译.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