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一、人畜共患病 二、布鲁氏菌病流行及防控;一、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是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互相关联,在动物和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又叫动物源性疾病。 WHO:将人畜共患病定义为“脊椎动物和人之间可自然传播的所有疾病和感染” 。;2、疾病种类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250多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 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130种 。 ; 1997年香港特区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 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再度流行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 造成我国5327人发病 2005年,四川暴发的人-猪链球菌病导致206 人感染,38 人死亡,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3、疾病的分类;4、传播途径 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虫媒间接感染。 唾液传播——狂犬病的猫、狗 粪尿传播——结核病、布氏杆菌病 空气飞沫——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 接触传播——动物皮毛带毒、带菌;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 ●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直接损失大,间接损失更大 ●危害畜产品安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公共卫生;6、预防措施 关键措施就是要消灭传染源;(1)以根除和控制动物传染病为第一位 (2)外防传入,内查净化的技术原则 (3)政府主导的管理原则,辖区管理,各负其责 (4)多部门协作控制的运行原则; ;7、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原则 依法处置、早快严、兽医卫生同步到位原则;二、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人间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动物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二类动物疫病。;2005-2014布病在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排位;2005-2014年布病在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位次的变化;1、 布鲁氏菌病流行;1.3流行形式的变化 与五六十年代有明显的不同。 现今布鲁氏菌病大规模爆发式的流行极为罕见代之以小范围、点状、分散的流行形式所取代,这为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1.4优势菌种的变化 80年代前:羊种布鲁氏菌(布氏菌)占60.0%-7O.0%、 牛种菌为20.0%-25.0% 、猪种菌不足10.0% 。 80年代后:疫情处于低发阶段。 牛种菌占40.0%以上,从人畜间分到布氏菌羊种菌仅占30.0% 猪种菌为20.0% 其余为犬种菌和绵羊附睾种菌。 但在全国性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回升的今天,羊种菌占79.1%,这说明当人畜布鲁氏杆菌病明显回升时羊种布氏菌又成为流行的优势菌种 。 ;1、布鲁氏菌病流行;2011年 媒体监测布病事件;2006-2011年全国布病引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2、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2、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2、布鲁氏菌病研究进展;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3. 布鲁氏菌病的控制策略;;;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