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pt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措施;(2011·广东)下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2 . 1953~1976年的曲折失误;(2012·全国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2011·全国)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1)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2)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3)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4)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5)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两方面探索:有益探索:中共八大;八字方针。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3)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错误:“左”倾错误恶性发展;一场浩劫:“文革”。 (4)四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照搬外国经验。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经验 ①要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②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不断纠正错误,带领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教训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②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2.经济体制改革;(2012·安徽)表2是依据龚关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2012·全国卷)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2011·全国)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第一次:土地改革 (1)原因:地主土地私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2)核心内容: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结果:解放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道路。 第二次:农业合作化 (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结果: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第三次:人民公社化 (1)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3)结果:严重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2)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3)结果: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