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儒家思想地位演变的原因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一、形成与发展阶段
(一)春秋战国——形成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分封制走向崩溃,周王室衰微而诸侯强大起来,开始了争霸战争。
战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为争霸竞相改革,促使思想的自由、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汉代——独尊地位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 “独尊”。
(三)宋明——新发展
1.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2.三教合一
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
宋代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
(四)明清——空前强化
1.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
2.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
(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重新泛滥
在辛亥革命失败、人们迷茫、失望之际,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废除资产阶级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改革,利用当时中国封建思想意识的浓厚残余,在社会上掀起反动的尊孔复古逆流,
(六)文革结束至今——焕发青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学说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当前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号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儒学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在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与受尊崇原因
1、积极作用:
(1)“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2)“仁”、“仁政”和“以德治民”等观点,有助于防止暴政,缓和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3)“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4)儒家的教育思想,如“温故知新”、“因材施教”等对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5)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已安人”、“见利思义”等道德原则对于人格健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丰富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规范当前的商业活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2、受到尊崇的原因:
(1)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在于其理论本身宣扬“天人感应”,道德规范,提出“大一统”思想,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和信仰;
(3)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还在于他能不断吸收其他思想的先进部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喜爱。
二、遭受打击阶段
(一)春秋战国——遭受冷遇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
(二)秦朝——惨遭摧残
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
影响: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明清——受到冲击
明清之际,随着封建朝代的激烈更替,随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随着时代的变迁,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儒家思想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四)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遭受打击
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思想领域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革命的主要对象。同时掀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企图以西方思想文化取代儒家学说,挽救民族危亡。
(五)新文化运动——统治地位动摇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了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