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上海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
PAGE
PAGE 7
上海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
一、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
扩大就业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扩大就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十六大报告将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并提出了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相协调的原则,即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和我国的“十一五”规划都重申了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GDP/就业增长弹性却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各地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一般重视资金密集的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优先发展,而对劳动密集的服务业,以及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的发展关注和支持不够。在“十一五”期间,较好地解决好经济增长中的就业问题,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扩大我国的消费需求,扭转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增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就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劳动力供求关系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将首先研究我国和上海分行业的增加值增长趋势和分行业的就业增长趋势,通过统计数描述说明哪些产业增长最快,哪些产业就业增长最快;其次,我们将对我国和上海就业变动作出扼要分析;第三,我们将对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变动趋势作出分析,这些变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的未来变化趋势;最后我们将给出结论和政策建???。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
我国2004年的总就业为7亿5千多万,比1990年的6亿4千多万增加了一亿多。分三次产业的就业统计表明,在这14年中,第一产业减少了3600多万,第二产业增加了3000万略多一些,而第三产业增加了11000多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时期,第二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了就业增长,但是第三产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最大,相当于第二产业的3倍多。从就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在过去的10多年里保持相对稳定(增长了约一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最快(增长了12个百分点以上),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而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最快。
表1. 全国分三次产业的就业,1990-2004部分年份
(单位:万人)
经济活动
人口总就业第一
产业第二
产业第三
产业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1990653236474938914138561197960.121.418.52000739927208536043162191982350.022.527.52001744327302536513162842022850.022.327.72002753607374036870157802109050.021.428.62003760757443236546160772180949.121.629.32004768237520035269169202301146.922.530.61990-2004年增长率(%)17.6016.14-9.3722.1192.092000-2004年增长率(%)3.834.32-2.154.3216.08资料来源:各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从分三次产业的就业数据来看,我国就业的显著特点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占总就业的将近一半)。鉴于我国农业存在大量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第一产业的就业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不是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是未能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供给。第三产业虽然是就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是与世界上收入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仍然偏低(占总就业的30 %)。如果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达到总就业的一半左右,则第三产业就业可增加15000万人以上,大约相当于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总量。
与全国的数据相比,上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超前于其他地区。在2000-2005年期间,上海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就业的比重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而第三产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则大幅上升,第三产业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