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数九寒天冬至大如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九寒天冬至大如年.doc

PAGE  PAGE 7 数九寒天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冬至之“至”有极至之义,“冬至”意为严冬到了。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冬至是节气也是节日,有“亚岁”“冬节”“长至节”等别称,民间又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年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以冬至比肩年节,足见其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节候表征   节气的创设源于古人对日影的观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每个物体都有影子,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种变化,并借助特定的手段记录下这种变化,由此形成了昼夜、四季、节气等一些基本的时间概念。古人对日影的观测大致经历了竿影测日、土圭测日、圭表测日等几个阶段。   在平地上竖一根竿子,用以观察日影的变化,这是最原始的测量日影的手段――竿影测日。其后发展出了土圭测日,“土”是度的意思,“土圭”是玉刻成的尺子,把它放在平地上,可以更精确地量出竿影的长短。再后则有了圭表测日,垂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铜柱或石柱称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铜尺或石尺称圭,用圭表测日影可以更精确地定出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发生时刻。   古人通过观测发现,一年之中日影的长度每天都在变化,其中,夏季的一天日影最短,冬季的一天日影最长,古人称这两天为“日至”:一个为“日南至”,也称“夏至”;一个为“日北至”,也称“冬至”。至迟在春秋时代,古人就已确定了夏至、冬至这两个节气。   冬至是农历十一月的中气。古人以阴阳解释气候的变化,阴代表冷,阳代表热,四季的变化源于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夏至阳气达于极盛,阴气始生;冬至阴气达于极盛,阳气始生。因此,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冬至有“三候”:“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大意是冬至这天,蚯蚓盘结;5天之后,麋鹿角开始脱落;再过5天,泉水会涌动起来。如果上述“候应”不能如期而至,相应地也??有一些异象发生:蚯蚓乃蠕动之物,如果它仍挺然若死,表明一阳未生,对应国君政令不通之象;麋鹿角像兵刃,如果??鹿角没有脱落,对应兵甲不藏、战事不息之象;泉水伏于地下,阳气聚集,泉水未动表明阳气未生,对应阳不承阴之象。   唐人元稹有《咏廿四气诗?冬至十一月中》:“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周家”指周朝;“舜日”中舜乃传说中的贤君,以“舜日”喻指太平岁月;“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十二岁而一周天用以纪年,因此也称木星为福星、岁星。这首诗的大意是阳气始生的冬至是周代的新年之始,从这一天开始,白昼将变得越来越长,冬至到了,皇家要设筵庆祝,万国前来朝贺,谁还敢挑起边事?   节令习俗   从自然时序上来看,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岁之首。在历法颁行之前,冬至就是古人生活中的新年,周代历法以子月(夏历十一月)为正月,又以冬至为新年。在古人看来,冬至阳气始生、万物萌发,是个吉祥的日子,相应地产生了一些庆祝活动。   天子在冬至要祭天。据《周礼?春官》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o物魅。”依据天圆地方的观念,周天子冬至圜丘祭天、夏至方丘祭地。冬至祭天作为“国之大典”一直被后世帝王继承了下来。北京天坛祈年殿就是明清帝王祭天的场所。1913年冬至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在北京天坛举行了历史上最后一次祭天仪式。   延至西汉时,汉武帝颁用太初历,以夏历正月为岁首,这才把正月和冬至离分开来。冬至虽然已不再是年节,但视冬至为节日的观念却一直存续下来。汉朝冬至官府要贺冬,官员也例行放假;唐宋时,冬至节一如年节。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明代以后,冬至节出现了民间与官府的分野。据明人谢肇?J《五杂俎》记载:“今代长至之节,惟朝廷重之,万国奉表称贺,而民间殊不尔也。”   在后世民间,冬至节的习俗有所消减,惟东南传统吴地为盛。据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吴中冬至节俗甚至超过了新年,当地有“肥冬瘦年”的说法。又据《吴中岁时记》记载:“郡人最重冬至。先日,亲朋各以食物相馈遗,提筐担盒,充斥道路,俗呼冬至盘。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迭燕饮,谓之节酒。女嫁而归宁在室者,至是必归婿家。家无大小,必市食物享先,间有悬挂祖先遗容者。诸凡仪文,加于常节,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谣。”   冬至节除了祭祖、贺冬等活动,还有一些禁忌习俗。据宋代金盈之《醉翁谈录》记载,宋代就有“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的说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