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收藏的故事(Every Picture Tells A story).docVIP

收藏的故事(Every Picture Tells A story).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收藏的故事(Every Picture Tells A story).doc

PAGE  PAGE 7 收藏的故事(Every Picture Tells A story)   主讲人:苏立文(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著名中国艺术史家)   时间:2012年9月11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   我中文讲得不好,我讲英语,让我的朋友陈莘为我翻译,谢谢。   很高兴见到许多年轻的面孔,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们希望我说什么,我不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说关于中国现代艺术的探索呢?还是其他什么?所以,我想我就谈谈我的收藏吧!   我自已不是一个收藏家,一个不是收藏家的人,怎么可能有一堆的收藏呢?但是当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们听,你们可能就有所了解了。   故事开始于1940年的成都,那个时候重庆遭受日军的轰炸。大家看一下左上角的一幅画(图1),当时吕斯百在重庆,我也在重庆,这张照片是我本人用照相机记录下来的重庆被日军轰炸的场面,那是在1946年的6月。那个时候,从巴黎回来的吕斯百,就用他自己的笔画下了重庆遭受日军轰炸的速写。他把这幅画送给了一位女士,这位女士叫吴环,照片右上角的就是吴环。一年之后,吴环成了我的夫人,我们1943年在成都结婚。所以你们看到的这幅速写,就是我们的第一幅收藏作品。   我们1943年到1947年在成都的时候,当时从上海、南京来了很多避难的艺术家。照片(图2)上左手边的就是庞薰?l先生,他曾经在巴黎留学,所以法语讲得非常好。右手边就是你们在展览中所见到的《家书》,不知道你们留意到细节没有?画面上正在缝纫的这个女孩的右手边篮子里边有一封家书,就是信件,上面有一个男士的烟斗,这是在战争年代收到的信,很有可能来自她的丈夫,来自兄弟,来自父亲,所以能感觉到她很思念她的家人,非常感人和优美的画面。   庞薰?l先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相识很多年了,右下角这个唐代仕女图,也是庞薰?l先生的作品。左上角这个是在1983年的合影。我1983年在北京的时候,新的美术运动刚刚开始,当时庞薰?l先生就对我说:“不要以我们现在所做的什么来判断我们,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丁聪是我另外的一个朋友,我又叫他小丁。为什么叫他小丁呢?因为他父亲也是一个漫画家,是子承父业,所以就是小丁。在战争时期,当时他在西康省(即现在的四川省和西藏的一部分地区),他就画少数民族,比如说乐乐族、羌族的一些地方,画了很多画,现在我们左边看到的就是乐乐族人。   吴作人也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左上角也就是你们所看到的,这是1945年画的《青海市集即景》。吴作人当时也是在西南部广泛旅行,他去过甘肃,这一张是描绘当地市集情景的油画。   1943年的时候,张大千回到成都。当时,他从敦煌采风一年半,临摹了很多画,大家看到左上角就是当时张大千临摹的一幅作品,是唐代的四个舞女。你们看到右上角拍的照片上有一个私家黄包车,这表示他当时非常有钱。   抗战后我就携同夫人吴环一起回到英国,我战时在中国做的大量的笔记不慎丢失了,我当时就给庞薰琴写信,说我当时要写中国现代美术的书,能不能给我收集一些材料。右下角就是他写给各位艺术家的信。他把这封信广泛地散发到他的朋友当中,就说苏立文先生要寻找材料。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一个航空邮件,包得非常小,打开、打开再打开,就看到了黄宾虹先生的一幅很优美的山水画。我当时跟黄宾虹是不认识的。我认为黄宾虹把我当成了很重要的人,其实我当时只是一个学生,可能他觉得一个老外喜欢中国艺术,肯定很不简单,肯定很伟大。   在20世纪50年代,我就和我的爱人到了新加坡。我当时在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担任讲师,那时新加坡最好的画家就是钟泗滨,照片里就是钟泗滨正在画吴环夫人的肖像。   50年代时我们没能回到中国,但是我们在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就是英国文化协会的,叫贺德立。他和很多艺术家是好朋友,就拍了右边这张照片(图3)。照片当中是李桦、齐白石、吴作人、徐悲鸿。   1960年贺德立回到伦敦后不幸去世了,去世前他遗嘱里就把他所有的画赠给了我们夫妇,这批遗赠里就有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等大家的作品。左手边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傅抱石的作品。   40年代,我在成都的时候,没有见到林风眠,因为他当时在重庆。我一直到1984年、1985年间才见到林风眠。右下角就是当时拍的一张照片。油画《林间小屋》是当时林风眠赠给贺德立,然后再转赠给我们夫妇的。   我讲出这些故事,就是想说明我们从未打算成为收藏家,也从未试图去购买绘画,从未因为画画的人是名家才去购买。   60年代到70年代,我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张大千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卡梅尔居住。1967年,我们在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划了一场张大千的作品展,参观人数让我们震惊!在挑选展品的时候,面对一幅绘有老梅新发的长立轴,我们高兴得赞叹不已,他立刻便说:“它是你们的了!”当他最终离开卡梅尔回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