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审美取向.doc
PAGE
PAGE 8
新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审美取向
[摘 要] 电影中的“现实”并非单纯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大多数是经过思想意识改编后通过电影的形式实现的情景构建。前30年,新中国的现实电影与之前的作品大不相同,其将悲情作为创作的美学风范,多以苦情的基调示人,并主要以歌颂辛勤的劳动人民为主,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新中国电影后30年,电影的现实叙事主题形式开始多样起来,在批判精神的回归、现实题材的拓展、纪录风格的呈现等方面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
[关键词] 题材电影;审美;现实叙事
“现实”作为一个与“历史”相对的概念,因为和电影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不同的电影中所代表的文化含义也大不相同。对“现实”的改编和情景再现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关的则是中国电影对于现实主义风格的倡导和弘扬。
一、前30年的“苦难”叙事
农村题材是新中国电影前30年时间内对现实进行叙述的主要方式,大多数表现方式就是歌功颂德的赞歌,与之前的电影差别较大,之前电影的叙事基调就是悲情、落后和贫苦。不过,在我国近百年的电影历史上,农村题材的影片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纵观中国电影史,我们会发现农村题材的影片是中国进行文化转型的标志。就好像《春蚕》象征着左翼力量的壮大,《白毛女》代表着新中国的成立,《槐树庄》代表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黄土地》标志着民主意识的苏醒,还有就是《被告山杠爷》代表着现代文化理念对中国的侵袭。这些作品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城市电影在那个时代会这么少,以及城市电影中呈现的“城市里的农村”所代表的文化内容是什么,所表现出的视觉风格呈什么样的走势。
新中国成立前30年所创作的农村题材电影十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假设我们将电影中的“现实”理解为真实情景的再现,那么电影中的农村形象并不完全正确,它是经过主流意识改编后呈现出的“现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实”,是为了歌颂当时的新社会和新政府。《枯木逢春》是一部将“现实”和“历史”整合了的电影,影片主题就是呈现新旧社会的差别,表达旧社会的黑暗,歌颂新社会的美好。不仅如此,《枯木逢春》在艺术风格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导演在电影创作中融入了我国的古典诗画和传统戏剧。还有就是曾经获得多个大众百花奖奖项的电影《槐树庄》和《李双双》是那个时代农村电影的代表作。如果说《李双双》是以普通家庭为出发点,以农村轻喜剧的形式来表现人民内部的矛盾,从而塑造出农民的代表形象,那么,《槐树庄》就是真实地再现了农村土地改革所经历的斗争历程,从而表现出中国农村所经历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然后通过电影的形式来对一个时代进行真实的记录。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就是农村改革的故事。如果说这部电影是对历史的重现,那也不是十分准确,只能说它是经过意识加工了的影像产物。
中国电影中不敢直接对现实矛盾进行描写,只会对电影主题进行歌功颂德。在积极向上的大旋律下,农村电影往往会忽略农村的艰苦生活和落后环境。假如某部电影出现了一些不在主旋律之内的画面,那么这部电影就会遭到社会的攻击,就像电影《洞箫横吹》,电影中对农村改革中的官僚主义进行了批判,同时还涉及了阶级矛盾主题,当时这部电影被社会各界批评得体无完肤。农村电影中的知识分子通常情况下是需要被教育改造的存在,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符。电影《思想问题》讲述的就是知识分子被教育改造后快速成长的影片。电影《我们夫妇之间》讲述的就是存在阶级差别的夫妻在来到城市之后产生的一些问题,电影中矛盾的迸发、矛盾的解决说明不管是哪个阶级,最终的思想觉悟都是殊途同归的。但是这部电影因为表达出资产阶级和工农阶级平等的中心思想而受到强烈的批判。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响应国家的主旋律号召,电影中会着重塑造英雄的形象,同时渲染电影中的英雄氛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英雄的代表形象也各不相同,抗日战争时期,英雄形象就是在战场中浴血杀敌的战士形象;在内战时期,地下工作者就是英雄形象的代表;而在改革开放时期,朴实坚韧的平民形象就是新时期的英雄代表,就像电影《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和《老兵新传》等。
这个时期,在中国电影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幽默元素。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就是喜剧电影,是比较受观众欢迎的电影形式。新中国早期的喜剧电影通常以讽刺封建思想为主,比如官僚主义、重男轻女等,在电影中宣传新的道德思想,让观众在笑声中了解知识道理。不过,因为电影创作者对艺术电影的了解不够全面,长期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喜剧电影在中国不受欢迎,纵观新中国电影历史,喜剧电影的遭遇令人感叹。
中国的喜剧电影可以分为歌颂喜剧和讽刺喜剧两个类型。讽刺喜剧是在1956年和1957年间出现的,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电影有:1956年的《不拘小节的人》《新局长到来之前》,1957年的《球场风波》《未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生个人简历表格空白模板通用.docx
- 23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图集.pdf VIP
- (完整版)《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pdf
-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 VIP
- 医院物业后勤化管理重点部位强化清洁方案及消毒隔离措施方案.docx
- 增量学习与类增长的融合.pptx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列:Siemens S7-1200 (煤炭工业应用)_(11).项目案例分析:矿井提升机控制.docx
- 课题申报书:大学生“慢就业缓就业”心理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docx VIP
- PROE-Program程序设计全解析.doc VIP
- 2014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14J938.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