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曹丕诗文中的生命意识及其多维度展现.docVIP

曹丕诗文中的生命意识及其多维度展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丕诗文中的生命意识及其多维度展现.doc

PAGE  PAGE 9 曹丕诗文中的生命意识及其多维度展现   [摘要]魏晋是一个生命色彩浓郁的时代,是士人个体生命意识觉醒的时期。曹丕是魏晋文人中的佼佼者,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步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曹丕的作品反映了他的生命意识,他通过“立言以不朽”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生命格调:或清醒地批驳游仙生活,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或哀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举步维艰;或悲愁生命短暂、时光易逝;或感伤社会群体的悲惨生活。看似外冷内热,作品却处处体现了他的“辛酸泪”。   [关键词]曹丕;生命意识;人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42-03   生命意识贯穿了魏文帝曹丕的一生。在研究曹丕作品时,建安风骨是不可或缺的主题。那么,建安风骨又是什么?钱志熙先生在《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中指出:“建安风骨是建安文人的生命情调在他们所追寻的诗歌世界中的呈现。”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曹丕的生命情调。魏文帝曹丕传世的作品并不多,从今存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生命意识及其表现是其创作的主要内容。那么,什么是生命意识呢?生命意识是人对生命本体、生命价值的认识与体验。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随笔三篇》中认为,魏晋时期的文化人格中,曹氏父子为“慷慨英雄型”文化人格。或许“一个人可以掩饰和伪装自己的行为动机,却无法掩饰和伪装自己的生命格调”。在世人眼中功过不一的魏文帝曹丕,在文学领域毫无保留地阐释了他的生命格调。   清人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曹丕努力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其中充满了进退两难的精神徘徊,有着细腻的情感。他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或提倡积极用世,或表达对人民深切的同情,或反映社会面貌,或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的作品至情、至深。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出生于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卒于黄初七年(226)。曹丕“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问”,多次随父征战,人生的艰难充斥着他的心灵。建安十六年(211),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217),立为魏太子;曹操逝世后,嗣位为丞相、魏王;后汉献帝在延康元年(220)禅位于他,一直到公元226年去世。在他短暂的40年中,连续多年的战乱、疾病、灾荒使他感受到生命的短促。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说:“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以时之多故,每征,余尝从。”可以说,曹丕对战争的残酷是有亲身体验的。   综观曹丕短暂的一生,他怀疑过亲情,他同样被亲情怀疑、抛弃,陪伴他一生的文学成为了他一生的慰藉。   一、曹丕明晰的个体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自东汉中晚期以来,文人群体的文学意识日益觉醒,文人的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知识界有一种恢复理性的趋向,其主题是恢复对自然中的事物之理以及对于生命本身的理性认识。而这一主题无疑是与神仙道化思想相对的。这一点,曹丕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他立足于现实,摆脱“虚妄”的束缚。曹丕对神仙之说有批评的意见,这是他对生命的本质有着自己独到认识的体现,如在《折杨柳行》中,先以夸张的语气夸说仙事、后斥其虚妄就是明证,全诗如下:   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   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   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   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   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   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   彭祖称七百,悠悠安可原。   老聃适西戎,于今竞不还。   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   达人识真伪,愚夫好妄传。   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   百家多迂怪,圣道我所观。   这首诗充分地体现了他的“避仙”思想,表现出他对自然生命的崇拜。   同时,社会的动乱、灾荒和疾病让曹丕认识到永恒的时间与有限的生命之间的距离,自觉地激发了他的生命意识。余冠英先生在《汉魏六朝诗论丛》中指出:“建安时代正当大规模农民起义冲破了旧社会的秩序之后。”此时大汉帝王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地方豪强乘机不断地扩充实力,新的割据势力正在一步步地崛起,曹氏家族,是时代的典型,而曹丕,更是一个走在时代风口浪尖上的人。他是一个关怀现实、热衷政治的人,同时是建安时代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曹丕是一个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始终保持着清醒的人,他积极追求人的价值,渴望建功立业,他的生命意识是宏大的。而以帝王之尊,哀民生之艰,是他生命意识最突出的表现,也是他的作品最具有人情味的主要原因。   曹丕在《善哉行》其一中说:“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知之。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其驰。”慨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仿佛人生就是浮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