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本地的砖瓦,舶来的美感.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地的砖瓦,舶来的美感.doc

PAGE  PAGE 8 本地的砖瓦,舶来的美感      自有蕃邦的货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刺桐港以后的数个世纪里,无数或由汉人、或由蕃商所运营的货船,频繁往来于刺桐港和这条繁盛的商贸航路所能到达的每一个城市之间。鼎盛时期被赞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刺桐港,向这些不远万里穿越汪洋而来的蕃商展示了开放包容的胸怀。他们被允许在城里设立的蕃坊居住,许多蕃商旅人最终都定居于此,与汉人通婚,死后埋葬于公墓区。蕃坊里还随着蕃商们的宗教信仰建设教寺,并设立蕃学以便子女们能够得到教育。在视从商为低贱职业的国度里,这座城市以诸多实际的举措,向蕃商们展现了无比的宽容,商人们则以日益频繁的商业贸易做为回馈。   在这兴盛的商贸活动中,除去奇珍异货外,被蕃商们一同带来的宗教信仰、建筑材料、建筑工艺等等,也不断在影响着泉州的传统建筑。不论是大的、影响总体人居环境的城市建筑,或者到小的、单体的建筑个案,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蚵壳厝是闽南建筑的一大奇观,主要分布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的?y埔社区、法石社区一带。   民居 意料之外的建筑材料   泉州城去往东海后渚港的途中,会经过石头街。在民众和导游的传说中,石头街是开元寺里东西塔建造时堆放石块原料的地点。然而,这其实是误解,石头街名字的来源,的确与堆放石头有关,不过这些石头,却是从海上归来的远洋商船卸下的压舱物。   石头街一头连着进城的大道,一头临着晋江沿岸,在岸边有一处码头的遗址――文兴码头。文兴码头所在的法石港,是刺桐港主要的货物集散码头之一。兴盛时期,每日有许多船只在码头装载诸如德化白瓷、泉缎丝绸等东方世界的货物,后运往遥远的异国,以换回人人追求的黄金白银。也有许多返航的商船,运载着满心欢喜的船员和从他乡带回的钱财珠宝,停泊在码头,等待下一次的出航。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一起到石头街的阿姨家探望。在吃过午饭之后,我总是会偷偷溜出门外,到拐角处的小卖部张望,或是到旁边的小巷里乱窜。那时候的记忆已经大部分都丢失了,偶尔还能想起的一些事情,除了铺满青石板的巷子和蚝壳厝以外,就是一条有着外国人名字的巷子――马可波罗巷。小时候并不知道被用作巷子名称的这位外国人,竟然是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如今偶尔回想起这条巷子的时候,想象着这位伟大的旅行家,一定也曾经在船上、或者是码头边,望着一片繁忙的景象:商人们或是三五成群交流着在外经商的经验,或是清点着货物钱银;水手们在商船上做着出海前的检查,偶尔也有从刚回港的货船上岸的旅人,在路边向旁人吹嘘着旅途中的奇闻异事;工人们则忙忙碌碌地装卸着货物,清空船舱里的压舱物。 “出砖入石”是闽南建筑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红砖和瓦砾的交错堆叠,构筑墙体,交垒叠砌。   这些被卸下来的压舱物,最多的就是石块和来自东非海岸的大型牡蛎壳。商人们乘着满载货物的商船出海,到达预期的目的地之后,船上的货物悉数变卖成金银钱财。返航的时候,卸掉货物的空船吃水比出航时候要浅了许多,经不起海上的风浪。为了保证回程的安全,船员们将当地无用的石块、大型的牡蛎壳等装在船舱里,加重了船身的重量。在返回刺桐港后,这些压舱物就被卸在路边,牡蛎壳被善于发现物品利用价值的居民们用作建筑的材料,而石块们则长久堆在路边,久而久之,这条街道就被人称为石头街了。   与小小的本地小青蚝壳不同,这些异域的牡蛎壳有手掌大小。将这些大型牡蛎壳用作建造房屋材料,在一定的意义上,还有着些许传承古闽越族遗风,“以巨壳筑屋而居”的独特风光。居民们建造房屋的时候,一般会利用这些牡蛎壳来修建左右两侧的山墙,个别大厝的大门两侧以及房屋的后墙也会用牡蛎壳来砌筑。这些牡蛎壳像手掌扣着手背一样相互扣砌,堆叠起来如同鱼鳞一般美观大方。远远看着,在一片波浪起伏线条的白色墙体下,是坚固的花岗石墙基,白墙的四周用红色清水砖反向堆叠成方框,色彩夺目。   从色彩艺术的角度而言,蚝壳厝保存着传统建筑里“红砖白石”的红白色调的建筑特色。从实用价值的角度而言,因为牡蛎壳中部隆起形成不规则碗型的特殊形状,片片相扣后墙体内产生了许多中空的空间,这在炎热的夏季里能起到隔热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又能起到保暖的作用。此外,每日从晋江下游吹拂而来的海风,夹杂着大量的湿气和盐分,建筑外墙的红砖在海风长久的腐蚀下,层层剥落而渗水。生长于海洋之中的牡蛎壳,则完全不受海风的侵蚀,更不会渗水。   这些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而漂洋过海来到泉州的牡蛎壳,在为商船保驾护航之后,本应遗弃在路旁。却在独具慧眼的百姓手里起死回生,以意想不到的作用,日日夜夜守护着居民的生活,成为古港里一道独具特色的海洋人文景观。 清净寺大门外的穹顶,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石构形式。   寺庙 外来宗教与公共场所   在刺桐港没落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乘着船穿过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